出《灵枢·经别》。即手厥阴经别。详该条。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素问·痿论》:“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参见宗筋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佛手花,详该条。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出《幼科全书》。即胎怯。详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KI3。出《灵枢·本输》。别名吕细、内昆仑。属足少阴肾经。输(土)原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鸣,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百会,见该条。
病证名。指因湿热内结,通降失调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湿热腹痛,按之愈甚,宜升提,利小便。宜升麻、柴胡、防风、葛根、木通、黄连、黄芩、滑石、车前。不愈,微利之,宜加熟大黄,即土郁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排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