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腹胀

产后腹胀

沈明宗《医征女科附翼金匮》。多因败血阻滞,冲气上攻于脾胃,运化受损;或伤于饮食,损伤脾胃所致。若因败血阻滞者,症见不恶食,或呕多血腥气味,治宜调养气血,佐以消导,方用抵圣汤(半夏陈皮赤芍泽兰人参甘草);若因于伤食者,症见恶食或呕多食臭,治宜健脾消胀,方用平胃散加味(苍术厚朴、陈皮、香附、人参、麦芽神曲、甘草、干姜)。

猜你喜欢

  • 足阳关

    见膝阳关条。

  • 肩内髃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胸壁外上方,中府穴外侧0.5寸处。主治肩壁疼痛。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伏气解

    书名。1卷。清·叶霖撰于1897年。这是一部专论伏气病的著作。叶氏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病理、证候和治法,可供临床参考。但作者过于强调和推算运气与发病的关

  • 慢喉风

    病名。多由素体虚弱,更兼忧思郁怒而成。症见咽干、微肿痛,大便自利,舌苔白滑。其发病缓,其色淡。《医宗金鉴》卷六十六:“慢喉发缓体虚生,微肿咽干色淡红,或由暴怒五辛火,或因忧思过度成。”若午前痛甚者,服

  • 土杜仲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即藤杜仲,详该条。

  • 刀豆子

    见《本草纲目》。即刀豆,详该条。

  • 缠喉闭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九。即缠喉风。见该条。

  • 苏木散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

  • 阴不抱阳

    阴分有病,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功能,出现阴虚阳浮或阴盛格阳等病变。

  • 阳和丸

    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