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见《医宗必读》。指邪气实而胀者。多因气滞湿阻,湿热蕴结,热郁血瘀,食积脾胃等所致。症见腹胀坚硬拒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滑数有力。治以祛邪消胀为主,宜宣通,忌用守补。参见鼓胀、胀病条。
见《女科备要》。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病证名。指恶寒由饮食、劳倦等所致者。《证治汇补·恶寒章》:“内伤恶寒稍就温暖即止。”《张氏医通》卷三:“脉缓弱,或气口虚大,按之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热,是内伤元气证。补中益气汤,加桂附二、三分,以行参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见该条。
即十六字气诀。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营实,详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见内经类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