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痈癖

乳痈癖

病证名。出《儒门事亲》。又名奶癖。多由乳食太过,郁于肠胃积热熏蒸而成。症见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宜以导滞清热为治。

猜你喜欢

  • 眼大头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 吴安业

    【介绍】:见吴尚先条。

  • 小红丸

    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骨碎补(姜制)、土当归、煨川乌、白杨皮、白芍药各六两,肉桂、细辛各四两,煨附子(去皮)三两半,丁香、川芎各三两,莪术、干姜各二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为末,醋糊为丸,绿豆大,朱

  • 穴俞

    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腧穴,见该条。

  • 掌骨伤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伤一骨或数骨,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参见骨

  • 数月行经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月经周期为三个月以上且不规则者。患者形盛多痰,宜服六君子汤加苍术、香附,兼服苍附导痰丸。若形瘦,脾胃虚弱,气血两亏,数月而经始行者,宜服十全大补汤;肾虚者,治宜健脾益肾,

  • 树顶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青子之别名,详该条。

  • 脂麻秸

    出《摘元方》。即麻秸,详该条。

  • 月蚀疮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肝胆不清,脾经湿热所致。症见耳上生疮,时发时止,或随月盈则剧,月亏则轻(《外科大成》卷三)。治宜解毒清热。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黄连温胆

  • 疫喉衄

    病名。患疫喉邪火炽盛,上冲肺经,迫血妄行为鼻衄。此为邪气外达,一般可望痧透神清,喉烂渐减。若衄甚不止者,治宜清火、凉血、止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等加减。并予局部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