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焦咳

猜你喜欢

  • 夜里串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疳鼻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疳鼻。”详鼻疳疮条。

  • 椿木皮

    出《新修本草》。即椿白皮,详该条。

  • 野鸡子豆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 窦氏外科全书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 睥生痰核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眼胞痰核、胞生痰核、胞睑肿核、眼泡痰核、目疣。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阻滞经络而发。本病“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

  • 气府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 血室涩痛症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多由肝热,阴虚火炎,肝虚血少引起。谓妇女每至月经时眼感涩痛,或曾患眼疾,如赤痛生翳等,至经期则复发或加重。由肝热所致者,宜清肝泻热,用龙胆泻汤加减;由阴虚火炎所致者,宜滋阴降火

  • 进针

    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

  • 伤痉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破伤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