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术语。指通过攻邪的方法达到补虚的目的。《景岳全书·传忠录》:“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斯尽善矣。”病本属虚,但病之虚系因邪气侵凌正气,正气受损而致,且此时病情虽虚但尚
药物学著作。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
即午夜。详十二时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属络脉。《素问·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吴昆注:“十二经支注之大络,《难经》所谓络脉十五者是也。”
病名。出《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丁肿,后号悬疔。”即悬疔。详该条。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书名。黄竹斋撰于1925年。编者选辑前人有关《金匮要略》的注文,整理归纳为综合性注本,故本书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编者对前人一些论点不当的注文亦不加批判地予以录引,缺乏个人见解。解放后有排印本。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古医官职称。北齐和隋代尚药局均设是职。北齐尚药局设典御2人,统管医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