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直中三阴。指伤寒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起病即见三阴经证候而无三阳经证候,如腹满吐利,肢冷脉迟,口不渴等(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书名。又名《集验良方》。6卷。清·年希尧辑。刊于1724年。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分为养生、急治、中风、预防中风、伤寒、感冒等50余类。除辑录验方外,其中养生、伤寒、感冒、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又有
方书。21卷。日本名古屋玄医纂辑。辑年不详。作者取《难经》75难“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之意名书。以“先能治虚,而后宜问其余病处而治之”为编辑宗旨,汇录各科医方。全书分杂病、小儿痘疹、妇人、外科、
见《肘后备急方》。指气喘而见痰鸣声音。《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参见痰喘、痰甚喘、齁喘、哮证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天来,虞山(今江苏常熟附近)人。尊崇《内经》、《伤寒论》,认为张仲景之方,无能踰越其矩度者,而王叔和之编次,成无己等之注释,皆附己意而有失仲景原意。主张仲景之学当上溯《素问》、《
病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牙痛。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病证名。又名胎死不下。指胎儿死于母腹后,日久不能自行产出者。可发生于妊娠期和临产时。多因妊妇气血虚弱,胞宫无力娩出胎儿;或胞宫瘀血阻滞,不能送胎外出所致。气血虚弱者,症见腹部不继续增大,仅微有缩小,阴
出《饮膳正要》。偏指食物之害,包括食物不洁、有毒、腐败变质等,都在禁食之列。
见《药品化义》。为威灵仙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