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祖咏生平

祖咏生平介绍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查看祖咏的诗词古文

介绍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后移居汝水以北别业,渔椎终老。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

  祖咏经历与常建相似,存诗数量也比较接近。他的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他的诗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之作为主,一般都写得工稳妥贴,但却缺乏较深刻的思想和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从大致的倾向上看,他的一些诗已经接近“大历十才子”的诗风。

轶事

  跟大诗人王维关系极其密切的洛阳诗人祖咏,尽管在写作诗文时不怎么喜爱长篇大论,但他却经常为获得一句好诗而终日冥思苦想,所以他写出来的诗作往往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著名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五绝》卷便选有他的诗作《望终南余雪》,当然,若严格按照近体诗要求的话,其实说它是“五古”,似更为妥当些。①

  说起此诗的创作过程,诗人祖咏却有着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那年冬天,祖咏到了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按照考试的惯例,举子们无疑要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这才算合式。而这次应试的题目叫《望终南余雪》;终南山,亦即横亘陕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脉。望着它上面的余雪,不用说,它使人想像的余地当然就大了。因为距离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有些人望着积雪将产生高兴的心情,而有的人则感到自己还受到饥饿的交攻而痛苦不堪。当然,也有些人将由此感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煎熬,不由得感慨万千而顿生同情之心……

  考场里一片静寂,连根针掉落地上的声音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而原本生性苦吟的祖咏此时此刻就坐在还算是暖和的考场里,两眼眺望终南山北那绵延着的仍还没有全部融化的余雪;俗谚所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呀,这顿然使他联想到不但是我这个外来人感到一种身心的寒冷,而且更多的百姓由于贫寒交迫,不就尤其感到身心的寒冷了吗?想到这一层,他刹那间便把诗作一气呵成了;接着,他就站起来对主考官说:“试官大人,我现在可以出场了吗?”那位正在沉思该次将会录取上什么举子的试官大人,却连头也都没抬地闷声说:“这么快就考好啦?那你把考卷拿来我看!”

  听到此话的祖咏遂把他的考卷恭恭敬地呈献给这考官大人: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②

  这主考官粗粗扫视了试卷一眼,当下便不由惊讶起来:“噫,你怎么才写四句就不写了?要知道,按照规定你得写上六韵十二句的呀!”祖咏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礼,然后严肃而斩截地说:“大人所言不差!但小生觉得拙作已经把题目中的意义写完了,便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地硬要凑着了,所以小生就此交卷!”主考官听了,再次端详着祖咏的诗作,细细吟味之下,感到祖咏这诗果然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这是极为难得的诗人所应具备的素质,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

  清代大诗人王士稹把他这首咏雪诗,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唐代大诗人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相提并论,以为它们都是咏雪的“最佳”之作;事实上,从诗作的深度和对人民的关切度来说,还得算祖咏这诗出类拔萃。因为大凡文学作品,当然是极其讲求立意高低和韵味悠长而定其品质高下的。

  所以,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他果然考取了被人们所羡慕着的进士。祖咏这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而又被主考官破格录取的事情,端的都是极为难得之事!但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后来甚至到了以捕鱼砍柴为生的地步,这真是他乃至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无限悲哀了。所以,好友王维就在赠送祖咏诗中有句悲叹道:

  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③

  按:① 因“浮云端”三字为“三平”,而“三平”则属古体诗最为明显的标志,故此诗不应是近体诗“五绝”;但普通选本皆如此对待,姑从之。至于“霁”失律,则有“增”来隔句拗救,故仍合律而非“失律”也。②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河岳英灵集》及《唐诗纪事》等。③ 展,有作“废”者,误。

猜你喜欢

  • 沈庆之

    (386—465)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弘先。不识字,少以勇闻,有谋略,善用兵。文帝、孝武帝年间,参与镇压江沔蛮族起事,平定宋皇室内部叛乱。历任建威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等职,封始兴郡公。在娄湖广置室宇田产,奴僮千计。前废帝永光元年,请开钱禁,许民私铸。致钱质更劣,千钱长不满三寸,有“鹅眼钱”、“綖环钱”等名目,斗米竟值万钱。后为前废帝所杀。
     

  • 周宜振

    周宜振,字子诜,号静斋,无锡人。康熙21年进士。任杭州府钱塘县知县。庚午科浙江乡试同考官,后任台州府太平县知县。

  • 钟吕

    钟吕,顺德人。明代宗景泰贡生,官泸州同知。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五有传。

  • 刘坦

    刘坦(?─?),字号、籍贯不详。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戊午科状元。曾为淮扬李重进书记,嗜酒。李曾经命令酒库管理人员:只要刘坦有客,无论需要多少酒,一律供给。没想到管酒库的官吏非常吝啬,每次领酒都很难。刘坦一气之下,大书一绝于官厅墙上。

  • 周真一

    周真一,号集虚斋高士(《洞霄诗集》卷六)。与孝宗淳熙时道士徐仲渊有交。

  •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 李龏

    宋平江府吴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 可朋

    可朋(约896—963),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城东人,幼聪慧过人,晚年披缁于丹棱县城南九龙山竹林寺,《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七·后蜀十有《僧可朋传》。

  • 李虞仲

    [唐](公元772年——836年)字见之(一作建之),赵州(旧唐书作赵郡)人,李端之子。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文宗开成元年,年六十五岁。工诗,第进士及宏辞。累迁太常博士。宝历初,(公元825年)以兵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出为华州刺史。历吏部侍郎。为人简俭寡欲,时望归重。虞仲著有制集四卷,《新唐书艺文志》及诗,传于世。

  • 薛维翰

    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薛作蒋。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略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〇。维翰工绝句,善写闺怨,《国秀集》选其诗1首。《全唐诗》录诗5首,署名蒋维翰,注“蒋一作薛”。疑作薛维翰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