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严武生平

严武生平介绍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查看严武的诗词古文

生平

  严武的父亲是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当时名相。严武二十岁便调补太原府参军事,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天国正传写的就是这时的严武)。

  安史之乱发生,严武随肃宗西奔,参与了灵武起兵,随后陪驾到凤翔至长安。至德二载(757),任给事中。次年出任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史。不久调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乾元二年(761)十二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并使。这时唐室为了对付吐蕃,合剑南、东川、西川为一道,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统为一体,权力相当大。宝应元年(762)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实际是命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玄宗、肃宗父子的陵墓。

  严武回长安很不顺利。他一离开成都,蜀中便大乱。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勾结邛州兵占据西川,扼守剑阁,通往京城长安的道路阻塞,不得前行。直到八月,徐知道与兵发生矛盾,被将所杀,叛乱才被平息。严武回京后,在监修二帝陵墓时,颇有魄力,立下功劳。但继任他成都尹职的高适,治蜀力不能支。里吐蕃内犯,攻陷陇右,直通长安。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地都被包围,后来终于陷落。人们讥讽高适内战内行(指击败永王璘),外战外行。朝廷于是再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于广德二年初第三次入蜀。

  严武抵御外患的本领比高适高明。764年七月,他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十月又拿下盐川城(甘肃漳县西北)。同时遣汉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与郭子仪在秦陇一带主力战相配合,终于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

  征战途中,严武写下了记述这次战争的《军城早秋》一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诗的前两名表面写景实则暗喻敌军已经进犯边关的形势。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抒发了大获全胜的信念。杜甫称赞严诗说:“诗清立意新”。

  实际上严武的与杜甫的关系极其密切,在成都,他带着仆从和酒肉来看望杜甫,杜甫写道“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严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时写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

  汉末词赋家祢衡,文思敏捷,曾即席作《鹦鹉赋》 ,一挥而就。严武以祢衡的故事,劝杜甫不要单纯以文才自恃,应该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当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杜甫则写《严中丞枉驾见过》一诗:“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以张翰(晋时人,字季鸾,遇见不相识的贺司空(循),谈得投机,没告诉家人,便登上贺氏的船,同去洛阳)、管宁(东汉时高士,字幼安,于灵帝末渡海避乱至辽东,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隐居多年,屡征不出,世称贤者。)婉言谢绝,是说我的行踪飘泊不定,当效张翰那样自由,效管宁避乱他乡过隐居生活。巧于用典,言其情愫,寓意称妙。

  然而,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

  宝应元年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永泰元年(765),严武不幸突患疾病,死于成都。诗圣杜甫深切悼念,反复咏吟,对严武作了高度的评价。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把严武的早卒比成颜回、贾谊,给尘世留下了遣憾。把严武比成诸葛亮,比成汉武帝时使蜀郡文物开展起来的文翁,他来去使蜀中崇山峻岭为之载轻载重。杜甫对严武达到推崇备至析程度了。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严武死后追赠尚书左仆射,但死者已矣,当年治蜀的政绩历历在目,时值秋日,杜甫在夔州追忆往事,看到现在的战乱,真使人悲哀不已。而杜甫也终于失去最后的护恃,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后来漂泊鄂、湘一带。正是这时写下著名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战伐,指崔旰之乱。永泰元年四月,郭英继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十月,严武旧部崔旰起兵攻郭英,郭逃到简阳,被韩澄杀死。此后,效忠郭的一批武将又联合起来讨伐崔旰,蜀中大乱。然而严武已没,大唐失去了一个将才。

介绍

  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旧唐书》说他“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而在《新唐书》中道:“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而问其母,母语之故。武奋然以铁锥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严挺之的个性可谓强悍得有些可怕。

  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武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猜你喜欢

  • 孙皓

    (242—284)吴末帝。三国吴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孙休立,封为乌程侯。休卒,迎立为帝。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纪四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大将王浚先到建业,皓出降,封归命侯,吴亡。在位十六年。

  •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朱绍远

    朱绍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士。事见清嘉庆《江宁府志》卷二九、《金陵诗徵》卷八。

  • 朱服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 曾僖

    曾僖,字光启,号双溪。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英宗天顺间贡生,游太学,有诗名。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七有传。

  • 阳城

    (736—805)定州北平人,徙居陕州夏县,字亢宗。性好学,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无所不通。登进士第后,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李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时裴延龄、李齐运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宰相,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贬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有善政。

  • 卢殷

    卢殷(746年-810年11月)唐朝诗人,范阳人。元和五年十月,以故登封县尉,卒登封,年六十五。擅长写诗,全唐诗录存他所作诗十三首。自少至老,诗可录传者,在纸凡千余篇。无书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歌。与孟简、孟郊、冯宿为好朋友。

  • 赵汸

    (1319—1369)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冯晖

    (?—953)五代时魏州人。初隶后梁将王彦章麾下。入后唐,累迁夔、兴二州刺史。后晋高祖天福中拜义成军节度使,镇灵武。抚绥边部,凡十余年,恩信大著,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

  • 宋昱

    (?—756)唐人。能诗。玄宗天宝元年,为监察御史,考吏部选人判,取舍不公。次年,坐贬桂阳尉。杨国忠兼领山南西道采记处置使,引为佐。天宝末,官至中书舍人,知选事。安史之乱时,为乱兵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