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刘济生平

刘济生平介绍

刘济(757年-810年),幽州(今北京)人,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任卢龙节度使,忠于朝廷。父亲刘怦,原为卢龙节度使朱滔手下的雄武军使,因忠勇义烈,深受军心,颇得朱滔信任,累官至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卢龙节度副大使、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朱滔死后,传位于刘怦,贞元元年九月,刘怦病死,被朝廷追赠为兵部尚书,军中拥立刘济继位,任卢龙节度使。有该人物文献《刘济传》。>>查看刘济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刘济是刘怦的长子,出生时难产,侍者初见刘济是一大蛇,黑气勃勃,莫不惊走,长大后,聪明异常,也深得父亲刘怦喜爱,累官至御史中丞,卢龙行军司马。当时,卢龙的治所幽州北处边境,常受乌桓、鲜卑等族的侵扰,刘济率军攻击,大败之,深入千余里,虏获不可胜纪,边境遂安。贞元年间,唐朝优容藩镇,节度使大都骄横不法,只有刘济对朝廷最为恭顺,进贡不断,因此唐德宗也很信任他,屡次加官,升迁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顺宗继位后,再迁检校司徒,唐宪宗时,再进位侍中。

  元和初年

  元和初年,唐宪宗命诸藩镇出兵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诸军大多迟疑不进,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甚至出兵帮助王承宗,刘济命牙将谭忠前往劝说,田季安意有所动,刘济大集诸将讨论是否讨伐王承宗,表示:“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谭忠认为:“燕、赵为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此正使潞人以燕卖恩于赵,败忠于上,两皆售也。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于天下耳。惟君熟思之!”刘济同意,决定出师讨伐王承宗,给下令军中:“五日毕出,后者醢以徇!”

  率军克饶阳

  810年,刘济率领大军七万人出发,攻克饶阳、束鹿,生擒三百余人,斩首千余级,献俘于朝廷,唐宪宗特旨褒奖,命他继续进兵。刘济率军攻瀛州,屡攻乐寿、博陆、安平等县,前后多有斩获,但此时刘济忽然生病,朝廷也赦免了王承宗,于是刘济率兵回镇,以功拜兼中书令。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祸起萧墙,刘济的长子刘绲任副大使,掌幽州留务,次子刘总为瀛州刺史兼行营都知兵马使,率兵屯驻饶阳。刘济有病后,性情凶暴的刘总便与判官唐弘实、孔目官成国宝等人密谋,企图篡位,于是派人假装是朝廷使者,在街上大喊:“朝廷以相公逗留无功,已除副大使为节度使矣。”次日,又派人叫喊:“副大使旌节已至太原。”几天后,又派人叫喊说:“旌节已过代州。”卢龙举军惊骇,病中的刘济愤怒不知所为,于是诛杀主兵大将数十人,又命刘绲立刻返回行营。气愤至极的刘济自早至晚拒绝饮食,后因口渴索饮,刘总暗中投毒以进,刘济死,刘绲行至涿州,被刘总假以父命杖杀之,刘总于是自领军务。

  为父发丧

  数日之后,刘总才为父亲发丧,刘济死时正好五十四岁,唐宪宗思念他的功劳,特追赠为太师,并废朝三日,以示尊重,加刘济的谥号为庄武。

猜你喜欢

  • 程钜夫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崔护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 赵君祥

    赵君祥,元散曲作家,生平、里籍均不详。

  • 何妥

    隋西城人,字栖凤。父何细胡。本胡人,通商入蜀,因家于郫县。妥少机警,有口才,知乐律,而好臧否人物。文帝时累迁至国子祭酒。尝言苏威不可信用,以是与威有隙。出为龙州刺史,终于国子祭酒任。谥肃。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及文集等,已佚。

  • 王通

    (584—617)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卒,门人私谥“文中子”。

  •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慧霖

    慧霖,字梅盦,新建人,本姓李。有《松云精舍诗录》。

  • 云上行

    云上行,字鳌坡。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举人。官怀集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 钱俨

    钱俨(937-1003),字诚允,本名信,五代时期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镠之孙,文穆王第十四子。

  • 王都中

    (?—1335)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