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杨於陵生平

杨於陵生平介绍

杨于陵(753—830),汉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擢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首都市长),“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户部侍郎。>>查看杨於陵的诗词古文

生平

出仕前

  杨于陵,字达夫,一作杨於陵,是贵族后代,父亲杨太清死于安禄山之乱。当时杨于陵才6岁,开始逃难,定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八岁高中进士,担任“句容主簿”。节度使韩滉极端喜爱他,把女儿嫁给他。

  他后来担任了不少官职,只因为丈人韩滉当宰相,他就“回避”,回到“建昌”读书,直到792年丈人去世,才出来作官,他为人刚正不阿,德宗很欣赏他。

累官尚书

  他担任浙东观察使的时候,‘越人’发生饥荒,他开仓出米三十万石救济贫民。

  他担任了‘京兆尹’。此前有很多‘编民’,故意在禁军也就是‘北军’ 中,挂一个虚假的军籍,然后依靠这个名头到处招摇撞骗、横行作恶。杨于陵请求进行查核、限制和全面清理,于是“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可以看出,杨确实是一个刚正有魄力的人,为此他也曾经多次过担任边防军事职务。

  809年四月乙丑日,已经担任吏部尚书的杨于陵在对策牛僧儒的时候,发现并选拔了针砭时弊、才华出众的牛僧儒(后曾任宰相)。于是向朝廷尽力予以推荐,因此惹火了宰相李吉甫,被贬斥为岭南节度使。

左迁岭南

  即使到了当时蛮荒的岭南,他也没有消极,而是任用李翱等人,查访得失,给百姓做些实事。他发现当地百姓用木头盖房子,很容易着火,于是引导百姓建筑砖瓦房屋,从此火灾很少发生。

  当时的岭南监军叫许遂振,骄横贪婪,他畏惧杨的廉洁公正。他想出歪主意,在京师大肆造谣污蔑杨于陵贪赂,宪宗也无法辨别,就这样把杨于陵给罢免了。许遂振更加专权跋扈,还到处搜集证据,严刑威逼库吏,要他诬陷杨于陵贪赃。

  于是出现了很精彩的一幕:吏呼曰:“杨公尚拒他方赂遗,肯私官钱邪?”,也就是说杨于陵对送上门的礼物都严厉拒绝,他会去贪污吗?后来宰相裴垍也向皇帝为他辩白。许遂振的丑行最终暴露,并被惩罚。

返京任职

  810-814年,他回到吏部(主管官员选调)工作。杨于陵发现很多任用官员方面的工作弊病。他建议,把‘考判’和‘任命’官员的工作合并起来,并进行甄选、检实,于是“吏不能为奸”,“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居四年,凡调三千员,时谓为适”,说明他对当时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初步改革,是有成绩、比较成功的。

  杨于陵和儿子曾长期管理户部,对财政管理有一系列的贡献。还针对当时百姓的困苦和‘钱荒’问题,提出了财政税费改革建议。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稳定物价、增加货币供应的措施;在税法上进行改进,对于除了盐茶之外的税项,进行‘实物抵税’,想方设法丰富市场货币总量,并积极培植财源。

  821年以后,他担任‘户部尚书、太子少傅、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的官职退休。朝廷要给他退休的全额俸禄,他坚决推辞不要(古代人退休是没有工资的),后在家中去世。

四世辉煌

  他有四个儿子都中进士(含恩荫进士),并担任官职,杨景复当同州刺史;杨嗣复当宰相;杨绍复当中书舍人;杨师复是大理寺卿。

  杨于陵的裔孙中又有10几位中了进士(含恩荫),都当官,包括杨嗣复的儿子杨授、杨损、杨技、杨拭、杨捴;杨授的儿子杨煚;杨绍复的儿子杨擢、杨拯、杨据、杨揆;杨师复的儿子杨拙、杨振等。他们家族数十位达官,延续了四世的辉煌灿烂。

猜你喜欢

  • 邹升

    邹升,字九揖,号幼圃,无锡人。邹期桢孙,清康熙三年《无锡邹氏家谱》主修。

  • 朱曾敬

    朱曾敬,字尊一,历城人。历官柳州知府。有《柳社集》、《秦游草》。

  • 张在瑗

    张在瑗,字蘧度。顺德人。希载玄孙。鼎革后,杜门不出。著有《绿树山房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 可隆

    五代时僧。俗姓慕容。初应进士试,与桑维翰为同学。负志气,多忤维翰。屡试,皆不第。历后唐、后晋两朝,犹在场屋。时维翰已入相,尤加挫阻。遂弃举而出家为僧。后曾至江陵,谒荆南主高从诲献诗。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帅机

    帅机(1537-1595),字惟审,号谦斋。江西临川唱凯人。明后期诗人。与汤显祖、邱兆麟、祝徽齐名,被誉为明代临川前四大才子。与邱兆麟、祝徽并称为临川“三大名士”。主要著作有《南北二京赋》、《阳秋馆集》40卷(现存23卷)。其诗题材多样,意境深远,语句清丽,别有韵致。事见《(同治)临川县志》、《江西通志》、《四库全书》、汤显祖《阳秋馆诗赋选序》、《送帅机》(《汤显祖诗文集》)、《江西诗征》。帅机两子俱有文才,被汤显祖誉为“帅氏二从”。著有《微尘集》行世。

  • 袁宏

    (328—376)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彦伯,小字虎。袁猷孙。有逸才,文章绝美。少孤贫,以运租自业。因讽咏史诗而为谢尚所重,引为参军,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使综书记。尝倚马作文,顷刻得七纸,殊可观。性刚直,故位不显。谢安为扬州刺史时,宏出为东阳太守。撰《后汉纪》。另有《竹林名士传》、《三国名臣颂》等。

  • 薛昭蕴

    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 刘衡

    刘衡(?-41年),东汉光武帝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子。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封临淮公,幼年去世,谥号怀,无子,国除。

  • 方存心

    (1260—?)元徽州路歙县人,字中全。方回子。泰定帝泰定元年知盐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