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李宗闵生平

李宗闵生平介绍

李宗闵(787-843)唐代大臣,远支宗室,牛李党争的另一主人公。唐高祖第十三子郑王李元懿之后。字损之,行七。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又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洛阳尉。七年入为监察御史,累迁礼部员外郎。>>查看李宗闵的诗词古文

野史逸闻

  李德裕在扬州,李宗闵在湖州。李宗闵被朝廷任命为宾客,在洛阳任职。李德裕很害怕,派出专人,向李宗闵表示诚信友好。李宗闵不接受,取道江西而绕过扬州。不久,李德裕进京做了宰相,经过洛阳,李宗闵担心害怕,多方寻找与李德裕有交情的人捎信,请求见一面,想要以此排解纠纷。李德裕复信说:“怨恨倒没有什么怨恨,见面倒也没什么理由。”当初李德裕和李宗闵关系很好,在中央和地方扩张自己的势力,等地位高了,开始互相倾轧。等到李宗闵登上相位时,李德裕担任兵部尚书。李德裕自己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看样子必然会受到重用,李宗闵千方百计地阻止他。等到邠公社悰入朝,他是李宗闵的同党,当时是京兆尹。一天,杜悰去拜访李宗闵,正赶上李宗闵在那里深思。杜悰说:“想什么想得这么专心?”李宗闵说:“你猜我在想什么?”杜悰说:“大概是李德裕吧?”李宗闵说:“对了。但是怎么挽救呢?”杜悰说:“我倒有个办法,但是你一定不能采用。”李宗闵说:“请说说看。”杜悰说:“李德裕有词章学问,却没有科考功名,如果从这方面给以知遇荐举,他就一定高兴。”李宗闵默不作声,老半天才说:“再想想别的办法。”杜悰说:“还有一个官职,也可消除他的怨恨。”李宗闵说:“什么官?”杜悰说:“御史大夫。”李宗闵说:“这就行啦!”杜悰与李宗闵再三商量约定之后,杜悰就骑马到李德裕那里说:“刚才李宗闵宰相有个想法,派我来传达。”就说了要拜李德裕为亚相的事。李德裕又惊又喜,泪水很快就落下来,说:“这是大门官,我怎能担当得起这推荐和提拔呢?”他反复致谢。杜悰回去作了汇报。李宗闵又与杨虞卿商议这件事,竟被他否定了,终于导致了后来的祸患。

猜你喜欢

  • 戚夫人

    戚夫人(前224-前194年)亦称戚姬。秦末定陶人,刘邦受封汉王後,进入后宫,得到汉王刘邦的百般宠幸,生下刘邦的第三子刘如意。刘邦死後,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囚戚夫人于永巷,让其每日舂米,戚夫人不甘被贬为舂工,于是通过唱怨歌形式,希望有人能告诉她儿子刘如意以及大臣,自己被贬做舂工,吕后得知戚夫人不甘失败,于是派人将其做成人彘。

  • 邵缉

    南宋诗人、词人。字公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与邵亢同族(《金陵诗徵》卷五)。徽宗宣和初随父宦寓宣州,四年(一一二二)返乡,李弥逊有文送行(《筠溪集》卷二二《送邵公缉还乡序》)。高宗绍兴中在鄂州,曾献词岳飞,献书朝廷。有《荆溪集》八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金佗续编》卷二八。

  • 周必达

    必达,天台山隐士。

  • 司马槱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人,元佑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事迹见张耒《书司马槱事》(《张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郭麐

    郭麐(lín)(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郭白眉,一号邃庵居士、苎萝长者。江苏吴江人。著作主要有《灵芬馆诗集》(《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以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

  • 周起

    周起(970-1028),字万卿,山东邹平人。咸平三年进士第二人,初授将作监丞、齐州通判。曾仕尚书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终礼部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宋朝官员,藏书家。“家藏书至万余卷,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临川集》

  • 苏武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 高汝砺

    高汝砺(1154-1224)金朝大臣。字岩夫、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大定间,中进士,莅官有治绩。明昌中,章宗亲点为石州刺史。入为左司郎中,由左谏议大夫渐迁户部尚书。时钞法不能流转,汝砺随事上言,多所更定,百姓甚便。贞祐二年(1214),随宣宗南迁,授参知政事。历尚书左右丞、平章政事。累迁右丞相,封寿国公,忠厚廉正,规守格法,为相十余年,于朝政多有匡弼。屡上表乞致仕不许。正大元年死。

  • 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胡广

    (91—172)东汉南郡华容人,字伯始。安帝时举孝廉,奏章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五迁至尚书仆射,历仕司空、司徒、太尉,官至太傅,历安、顺、冲、质、桓、灵六帝。谦恭练达,处宦官外戚交互专政之时,为官如故,时谚讥为“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以附和梁冀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卒谥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