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王湾生平

王湾生平介绍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查看王湾的诗词古文

生平

  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尉。开元五年(717年),马怀素为昭文馆学士,奏请校正群籍,召博学之士,他当选其中。马怀素卒,由元行冲代马怀素之职,上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群书目录》。由毋煚、韦述、余钦、殷践猷等分部而治之,他和刘仲丘合治集部图书,历时5年而成《群书四部录》200卷。校完内府图籍后,又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粱、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书成后,因功授任洛阳尉。在开元十七年,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去世。

  词翰早著,往来于吴、楚间,可惜遗作不多。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当时称最。文学史家称其“气象高远,情景交融”,传为佳作。其事迹,《唐才子传》中有详细记述。

成就

王湾的诗,现存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此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年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朝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了普遍重视。其诗,《全唐诗》有收录。

猜你喜欢

  • 邹希衍

    邹希衍,馀干(今属江西)人。元明观道士。仁宗天圣间遇吴人张台符授以丹术,四十年不置枕席,年九十而化(清康熙《馀干县志》卷一○)。

  • 明余庆

    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隋代平原鬲(今山东平原北)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善为诗,仕隋官至司门郎。大业十四年(618),越王杨侗称帝,为国子祭酒,今存诗二首。

  •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1778年—1846年),初名佛尔果崇额,袭爵,诏改名。号石琴主人,郑恭亲王爱新觉罗·积哈纳第一子,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七世孙,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袭郑亲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薨,谥曰慎。有《石琴室稿》、《易水往还稿》。

  •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徐彦若

    徐彦若(?-901年),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被拜为宰相。后累进司空、太保,兼任门下侍郎,封齐国公。光化三年(900年),徐彦若以使相出镇广州,担任清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病逝于广州。

  • 褚玠

    褚玠(528—580),字温理,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9岁时父母双亡,为其叔父褚随收养。长大后博览群籍,下笔成文。他的文风朴实严谨,作文引经据典,不尚词藻。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后转外兵记室。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6),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升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宣帝太建年间(569—582),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出任戍昭将军,领山阴令。晚年不预军事,优游都城以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成,配享武帝庙庭。

  •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陈子良

    陈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详,吴人。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张宇初

    张宇初(1359-1410),为明代正一派天师,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有道门硕儒之称。字子旋(音XUAN,别字)别号耆山。其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长子,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励修节以格神明,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入觐,降敕重建大上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