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真
(?—782)唐人。恒州节度使李宝臣判官。累加检校司封郎中兼御史中丞,专掌文翰。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拒命,谏之,惟岳令真草奏,为将吏所阻。及兵败,复召真议归顺。田悦闻,遣使责惟岳,惟岳惧,遂杀真。
- 周处
(?—297)西晋吴义阳羡人,字子隐。相传少横行乡里,与虎、蛟并称三害。后发愤改过,射虎杀蛟,励志好学,传为美谈。仕吴累官无难督。吴亡入晋,迁广汉太守、御史中丞。纠劾不避宠戚,权贵恶其强直。会氐人齐万年起事关中,聚众七万。使处从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西征,肜曾被处弹劾,逼处以五千人前击,力战败死。有《风土记》、《默语》等。
- 权审
唐润州丹徒人,字子询。权德舆侄。宣宗大中间,历户部、司封员外郎,充史馆修撰。累官至散骑常侍。工诗,所作逾千首,多不存,《题山院》颇为人传诵。
- 郑梦周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 杨显之
杨显之,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生不详,约与关汉卿同时,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常在一起讨论、推敲作品。杨善于对别人的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见,因被誉为"杨补丁"。在元初杂剧作家中,他年辈较长,有威望。散曲作家王元鼎尊他为师叔,他与艺人们来往也较密切,著名演员顺时秀称他为伯父。
- 元友让
元友让(767—?),号浯溪山客,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元结季子。宪宗元和中任宝鼎尉。十三年(818)摄道州长史,路出永州祁阳浯溪,以资请祁阳令豆卢氏修复其父旧居。敬宗宝历元年(825)闲居浯溪。事迹见韦词《修浯溪记》、《金石萃编》卷一〇八。《全唐诗》存诗1首。
- 赵沅
赵沅,字语水,号芷畦,平阳人。雍正乙卯拔贡。有《卖饼集》。
- 郑綮
郑綮(?-899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人。唐昭宗时期宰相。及第进士,累迁庐州刺史。召为右散骑常侍,改国子祭酒,议者不直,复还常侍,累迁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光化二年,以疾乞骸,拜太子少保致仕,卒于家。
-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