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鼎鋐
字楚祯,浙江海盐人。贡生。著有《丰岩诗钞》。○丰岩性孝友,尝成《孝经补注》,私淑陆清献公,尝成《理学渊源录》,不欲以诗名也。而诗亦近唐贤风格,朱竹垞先生于后辈中每推奖之。
- 赵顼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 李谧
(484—515)北魏赵郡人,字永和。李安世子。少好学,通诸经,览百家书。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征辟皆不就。卒谥贞靖处士。有《明堂制度论》。
- 袁褧
苏州府吴县人,字尚之,号谢湖。诸生。工诗善画,好藏书。尝以所藏宋刻善本摹刻行世。著有《奉天刑赏录》、《田舍集》、《游都三稿》、《谱系八述》。
- 顾观
观字利宾,丹阳人。官星子县尉,遇乱流寓绍兴。
- 余玠
余玠(1199年1月6日-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属浙江省开化县)人。南宋名将。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暴卒于四川。理宗为其辍朝,特赠五官。
- 朱孝臧
朱孝臧(1857~1931)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一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光绪八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引疾辞官。民国二十年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王鹏运交,弃诗而专攻词。词作“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清刚隽上,并世词家推领袖焉。诗能入品。”著有词集《彊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龙榆生为补刻一卷,收入《彊村遗书》。
- 习凿齿
(?—约384)东晋襄阳人,字彦威。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桓温辟为从事,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每处机要,善尺牍论议。以忤温旨,出为荥阳太守。后以足疾居家。及襄阳陷于前秦,苻坚馈赠甚厚。寻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典国史,会卒。有《汉晋春秋》,以蜀为正统。另有《襄阳耆旧传》等。
-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季念诒
清道光、同治年间人。字君梅,祖籍江阴,随父季昌芝迁居常熟。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翰林院编修。养亲不仕,叙团练之功加四品卿衔。历任南通紫琅、求志书院及江阴礼延书院山长。工书法。曾纂修《江阴县志》、《通州直隶州志》。卒后葬常熟虞山老石洞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