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乐钧生平

乐钧生平介绍

乐钧(1766-1814,一说1816卒),原名宫谱,字效堂,一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楼主。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从小聪敏好学,秀气孤秉,喜作骈体文,利文20卷。弱冠补博士弟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聘为怡亲王府教席。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怡亲王欲留,乐钧以母老辞归。后屡试不弟,未入仕途,先后游历于江淮、楚、粤之间,江南大吏争相延聘,曾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嘉庆十九年,因母去世过分伤心,不久亦卒。>>查看乐钧的诗词古文

生平

  当时的两淮盐政、江西南城人曾燠(嘉庆五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官贵州黔西知府),风雅好士。嘉庆九年至十年,曾召乐钧至幕中,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颇得曾赏识,谓其所长不惟诗,诸体之文,靡不绮丽。其骈文与张惠言、李兆洛等并称“后八家”,入《后八家四六文选》。其诗,张维屏以为“江西诗家,蒋苕生(士铨)后,乐莲裳、吴兰雪(嵩梁)”;杨希闵则称其才逊于吴,“而真意流露,秀韵天成,则反胜之”。亦工词,早学柳永、周邦彦,后则“郁勃如寒泉奔进,冷峻而奇峭”。与蒋士铨、勒方錡、文廷式被称江西四大家,选入《清名家词》。笔记小说《耳食录》与蒲氏《聊斋志异》媲美。有《青芝山馆全集》,曾燠序之。尝赋《绿春诗》二十章,又续赋三十章,盛行于时。

  钧与刘嗣绾、陆继辂等著名学者赏析艺文,讨论经史,倡和无虚日,因之他“所学日进,诗、古文辞务追古人不传之隐”。“钧才华丰艳,执骚坛牛耳者几十年,大江南北知名之士罔不心折”。曾燠在为乐钧《青芝山馆全集》所作的序中云:“不图同世乃有乐生,君载临川之笔,观广陵之涛,寓余题襟馆中,常淹岁晷。倾其旧作,...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学家,在诗、词、骈文以及小说方面都颇具成就。其代表作《耳食录》脱稿于乾隆五十六年,乾隆五十七年刊印,吴兰雪为序,是一部志怪小说。此后在道光元年,同治七、十年先后又重刊三次,可见为时人所重。虽然从整体上来说《耳食录》不能跟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相媲美,但《耳食录》艺术上的特色,决定其在文言小说领域应占一席之地。

文学成就

  乐钧与吴嵩梁同为翁方纲弟子,能继诗家蒋士铨之后,并负盛名。各体诗文均可谓清代大家,“才华渊懿,执骚坛牛耳几十年,大江南北知名人罔不心折”。曾燠官扬州,乐钧曾寓其馆中,颇得曾赏识,谓其所长不惟诗,诸体之文,靡不绮丽。其骈文与张惠言、李兆洛等并称“后八家”,被录入《后八家四六文选》。其诗,张维屏以为“江西诗家,蒋苕生(士铨)后,乐莲裳、吴兰雪(嵩梁)”;杨希闵则称其“才气稍逊兰雪、茗孙(汤显祖裔孙汤储璠),而真意流露,秀韵天成,则反胜之”,是继蒋士铨、吴嵩梁之后江西诗坛的佼佼者,尝赋《绿春诗》二十章,又续赋三十章,盛行于时。亦工词,早学柳永、周邦彦,后则“郁勃如寒泉奔进,冷峻而奇峭”。其词与蒋士铨、勒方锜、文廷式被称为“江西四大家”,词作被选入《清名家词》。其笔记小说《耳食录》,可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媲美,记录了众多人世间的奇闻趣事、神仙鬼怪的秘迹幽踪,并掺以街谈巷语,“胸情所寄,笔妙咸鞍,虽古作者无多让焉”(吴嵩梁《耳食录序》),时人竞相传抄。

  著有《青芝山馆诗集》22卷,《断水词》3卷,骈体文2卷,《耳食录》初编12卷,续编8卷。另有《楠善词赋稿》散佚。其散文《罗台山轶事》、《广俭不至说》曾入中学课本。

猜你喜欢

  • 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仕。长安失陷,苗晋卿逃奔金州,被唐肃宗召赴凤翔,拜为宰相。他两次担任侍中,进封韩国公,并开创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广德元年(763年)以太保致仕。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逝,追赠太师,赐谥懿献,改谥文贞。大历年间配享肃宗庙庭。

  • 王澜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号开五居士。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 张四维

    (1526—1586)明山西蒲州人,字子维,号凤磬。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隆庆初进右中允直经筵。倜傥有才智,习知边务,为高拱所器重,累擢为吏部右侍郎,参预决定俺答封贡事。万历初以张居正荐,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谨事居正,不敢相可否,日久以后,关系渐坏。居正卒,为首辅,乃力反前事,汲引为居正裁抑之官吏。寻以父丧归。卒谥文毅。有《条麓堂集》。

  •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王龟

    太原人,字大年。王起子。性高简,博知书传,不乐仕进,少以诗酒琴书自适。武宗以左拾遗召,入谢,自陈病不任职,诏许。终父丧,召为右补阙,再擢屯田员外郎,称疾去。崔玛观察宣歙,表为副,龟乐宛陵山水,故从之。入为祠部郎中、史馆修撰。懿宗咸通中,知制诰。王铎为相,改太常少卿、同州刺史。徙浙东观察使,死于战乱。

  • 尹式

    尹式(暂且不知~604)隋代河间(现属河北)人。博学能诗,少有令问。仁寿中,任汉王杨谅记室,王甚重之。仁寿四年(604),文帝死,杨谅起兵反对杨广失败,尹式自杀。其族人正卿、彦卿俱有俊才,名显于世。尹式原有文集,已失传,今存诗二首。

  • 赵孟坚

    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书法墨迹《自书诗卷》,绘画《墨兰图》、《墨水仙图》、《岁寒三友图》等传世,著《彝斋文编》4卷。

  • 石象之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北宋文人。字简夫,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

  •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