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李叔玉生平

李叔玉生平介绍

(1408年-?),字叔玉,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正统九年,福建甲子乡试中举。正统十年,登乙丑科会试中进士,授惠州府知府。曾祖父李克广。祖父李伯敬。父亲李运。>>查看李叔玉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秦简夫

    秦简夫,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其父生前好友东堂老李实,受亡友之托,对扬州奴苦心教诲和帮助,使他痛改前非,终于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秦简夫为元杂剧末期之剧作者,为元代中期以后,追随关汉卿脚步,文辞本色之剧人,有别于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诗人杂剧作家之各逞词才的作风,力求剧本结构紧凑。现存作品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陶母剪发待宾》、《孝义士赵礼让肥》三种,均以表现家庭伦理为主题。

  • 侯方域

    (1618—1654)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朝宗。侯恂子。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南明弘光时,以不受阮大铖笼络,险遭迫害,夜走依总兵官高杰,又曾入史可法幕。入清,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文章富才气,与魏禧、汪琬号清初三家。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 王行

    (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刘爚

    刘爚(1131—1216年),原名刘诏,字晦伯,号云庄居士,建宁崇安(今福建建阳县)人,南宋大臣、理学家。师从朱熹和吕祖谦。乾道八年,中进士,授山阴主簿。累迁国子祭酒,拜刑部侍郎,封建阳县开国男,署理工部尚书。嘉定九年(1216年),卒于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简。

  • 路应

    路应(745—811),字从众,京兆三原(今陜西三原)人。路嗣恭之子。以荫入仕,德宗贞元间历任虔州、温州、庐州刺史,入为职方郎中、佐盐铁使。顺宗永贞元年(805)改刺常州。是年末,改宣歙池观察使,进封襄阳郡王。宪宗元和四年(809)以疾去职。六年拜左散骑常侍。旋卒。

  • 荀况

    荀况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 朱圭

    江苏吴县人,字上如。刻板名手。雕刻书画精细工致。曾刻河南刘源所绘凌烟阁功臣像及金史所择两汉至宋名人图像,为时所称。选入养心殿供事,凡大内字画俱出其手。授为鸿胪寺叙班。

  • 朱肇璜

    字待宾,福建建宁人。岁贡生。著有《槎亭诗钞》。

  •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 郑之才

    郑之才,惠来(今属广东)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清顺治《潮州府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