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马祖常生平

马祖常生平介绍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查看马祖常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于元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岁。(元诗选小传云:至正四年卒。此从元史本传)。其祖宗系雍古部(蒙古汪古都部,今内蒙集宁附近)人,先世为雍古部贵族,聂思脱里派(基督教中国景教派)信徒。高祖锡里吉思是金代凤翔兵马判官,为国捐躯,死后封恒州刺史,子孙按照以官为姓的惯例改姓马。曾祖月合乃,随从元世祖忽必烈攻宋,留居开封,累官礼部尚书。父润,同知漳州总管府事,移居光州,任光州监军。

  马祖常,在7岁时,就知道求学,得到点钱就用来买书。10岁时,烛火引起失火,引燃房屋,但他不慌乱,频频取水灭火。大伙议论纷纷,都认为不一般。长大后,他笃实求学,由蜀中儒学家张摐传授学业,他常提出不少质疑,很受老师器重。元仁宗延祐初年,刚恢复科举,他在乡、会两次考试时,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官职做到御史中丞官。与袁桷、王士熙等互相切磋文字,相交甚密。

  是时,仁宗在位已久,独居东宫常饮酒过度,不理朝政。马祖常上书奏请元仁宗:“以天地祖宗为重,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提出十五件事,一一说明,屡屡建议。不久,成为皇太子慎简的师傅。又上奏,弹劾丞相铁木迭儿十大罪状,元仁宗震怒,一下撤掉他的宰相官位。后来,又上奏,说泰州地动山摇是由于“在野有当用不用之贤,在官有当言不言之佞”。指出贤才人士皆家居等。又因奏疏而降罪。多次因弹劾、举荐获罪,可知马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不久改任宣政院经历,一月有余,辞职归乡。而后,又起用为社稷署令,改任开平县尹。由于奸臣当道,马祖常退隐潜居光州。奸臣死,马祖常又任翰林待制。泰定年间,立太子,马祖常担任典宝少监、太子左赞善官职,不久,任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因老人去世,在家中守丧数年,复出做官,再任礼部尚书、右赞善,不久又辞官归乡。

  天历元年(1328),马祖常入礼部任职,两次知贡举,一次读卷官,当时人称马祖常选拔得当,为国家挑选出大量人才。后升为参议中书省事、南台中丞。元统初年,马祖常拜治书侍御史中丞、经历枢密副使。马祖常辞官归光州。后又派遣他出任江南、陕西行台中丞,马祖常以有病在身推辞,没有前往。至元四年三月,马祖常去世,年60岁,官至礼部尚书、枢密副使。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号文贞。祖常初娶常州录事判官之女索氏,又娶河南镇守千户和尚之女怯烈氏。子二人,任行省检校官及秘书监著作郎等职。

猜你喜欢

  • 冯端荣

    端荣字景庄,福州人。宝庆丙戍进士。知崇安县,勒恤小民,病给之药,死施之棺。尝匾“清慎堂”以见志。邑民祀之。

  • 陈汝霖

    陈汝霖,字伯雨,号休休居士,元举人,无锡人,官婺源路儒学教谕。陈肃后人。

  • 张翱

    唐末进士。恃才傲物。昭宗乾宁中至宿州,因于席上调戏刺史陈璠之宠妓,为陈璠杖死。事迹略见《北梦琐言》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首。

  • 王庭珪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号泸溪老人、泸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性伉厉,为诗雄浑。乾道八年(1172)病逝,终年92岁,去世后葬于安福县山庄乡下沙村长甫村后山腰,胡铨撰写墓志铭碑。王庭珪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他个性刚直,辞官归隐,曾因诗送胡铨而被贬辰州。靖康之变而后他表现出对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的极大关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文词创作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 许德溥

    许德溥,字元博,如皋人。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因父亲在世需要赡养,不得已剃发以偷生。为表达对明朝的一片忠心,在左右臂上分别刺上“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个大字,又在胸口刺上“不愧本朝”四字。后被人告发,系狱论死。其妻当流,为同县义士王某夫妻所救。

  • 周钟瑄

    周钟瑄,字宣子,贵筑人。康熙丙子举人,由知县历官荆州知府。有《歇云斋》、《松亭》诸集。

  • 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又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中宗复位时任宰相,随波逐流,不再直言。后因牵涉节愍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死。年七十余。

  • 卢元明

    北魏范阳涿人,字幼章。卢昶子。涉历群书,兼有文义。临淮王元彧引为开府属。孝武帝时,封城阳县子,官中书侍郎。东魏孝静帝天平中,官至尚书右丞,兼黄门郎、本州大中正。性好玄理,作史子杂论数十篇。今存《剧鼠赋》、《嵩高山庙记》。

  •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 庄炘

    (1735—1818)江苏武进人,字景炎,一字似撰。乾隆三十三年副贡。由州判累官邠州知州,历署兴安、凤翔、榆林知府。与洪亮吉、孙星衍等人同治汉学,尤深于声音训诂之学。尝校刊《淮南子》、《一切经音义》。诗文谨于法度。有《宝绘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