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连仲
周连仲,字倬轩,乐亭人。道光庚子进士。官礼部主事。有《宝稼堂诗钞》。
- 郗超
(336—377)东晋高平金乡人,字景兴,一字嘉宾。郗愔子。卓荦不羁,父信天师道而超奉佛,好施与。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转参军。深相结纳。温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尝诣温论事,温令超于帐中听之,风动帐开,安称超为“入幕之宾”。温定废立,超谋成之。迁中书侍郎,权重一时。转左司徒长史,母丧去职。性好闻人栖遁,有能辞荣隐居者,为起屋宇。与沙门支遁交游,甚相知赏。
- 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 赵崧
赵崧,字筱容,遵义人。有《含光石室诗草》。
- 刘仙伦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 马贯
山东单县人。以才学卓越举为监察御史,有直声。官终江西布政司参政。
- 杨朝英
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
- 朽木居士
金湜,字本清,号朽木居士(无声诗史作枯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正统六年(一四四一)举於乡,以习古书法授中书舍人,升太仆寺丞。篆、隶、行、草,绰有汉晋人风度。又善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钧勒竹尤妙。《图绘宝鉴续纂》、《宁波志》、《怀麓堂集》、《明画录》、《广印人传》
- 袁崇焕
(1584—1630)明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字元素。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初擢兵部职方司主事。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筑宁远城,配置西洋大炮。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有《袁督师遗集》。
- 马彦良
马彦良,名天骥,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名公”中录“马彦良都事”。一生不得志。据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祖中统元年(一二六○),其与胡祗遹、李廉同为到省听任人员,结果“胡等俱仕显”,唯马彦良仕迹不著(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世祖至元年间,任御台史都事。门岿《元曲百家纵论》考其官至侍御史。元·虞集《户部尚书马公墓碑》(《道园学古录》卷十五)叙其家世颇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