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陈琳生平

陈琳生平介绍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查看陈琳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袁绍当时势力很大,一心想夺取天下,自己当皇帝。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后来,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仓库,打败了袁绍,陈琳没办法,只好投靠了曹操。曹操生气地指责陈琳说:“你还敢来见我!当初你为袁绍写檄文,数落我的过错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宗三代?”陈琳愁眉苦脸地回答:“我那时候是被形势所迫,必须那样做,没办法啊!就好像一支已经被搭在弓弦上的箭,不得不发射出去一样。”曹操很爱惜陈琳的才华,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

文学成就

代表作品
  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颇具现实意义。全篇以对话方式写成,乐府 民歌的影响较浓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散文除《为袁绍檄豫州文》外,尚有《为曹洪与世子书》等。他的散文风格比较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所以曹丕有“孔璋章表殊健”(《又与吴质书》)的评论。辞赋代表作有《武军赋》,颂扬袁绍克灭公孙瓒的功业,写得颇为壮伟,当时亦称名篇。又《神武 赋》是赞美曹操北征乌桓时军容之盛的,风格与《武军赋》相类。陈琳在汉魏间动乱时世中三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功名的热衷。这种热衷也反映在他的作 品中。与“七子”其他人相比,他的诗、赋在表现“立德垂功名”一类内容上是较突出的。

作品特点
  陈琳擅长撰写章表书檄,风格比较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在当时与阮禹齐名。陈琳写出了不少公文名篇,代表作有《为袁绍檄豫州文》。对陈琳在章表书檄写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刘勰也不吝给予肯定:《文心雕龙·才略》篇说陈琳“符檄擅声”;《文心雕龙·檄移》篇又说“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文心雕龙·章表》篇再说“琳、瑀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

  陈琳亦长于写诗,其诗仅存四首,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颇具现实意义。全篇以对话形式写成,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浓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诗风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特色,不仅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而且对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

力谏何进
  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反对。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动乱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

依附袁绍
  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

  此时,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徒跣号泣、求救于袁绍”,袁多与曹操新和,不予救兵,雍邱被攻破,张超自刎于城上。于是臧洪义愤填膺,与袁绍对抗。袁绍派兵攻打,可“历年不下”,而臧洪以弱兵敌强,抱必死打算,誓守穷城,战斗到底。见此情景,此时,也在袁绍帐下效力的陈琳,感到事态严重,连忙写信劝说,臧洪特意回信。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归附曹操
  袁绍败后,陈琳归附曹操。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

  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大疫爆发,陈琳染疾逝世。

墓葬

  陈琳的墓葬地点有多种说法:

  一说墓在下邳。下邳即今邳州,汉魏时属徐州,为古战场之一。曹操曾联合刘备攻下邳,擒杀吕布,后曹刘反目,刘备占领下邳。此后曹操复得下邳,俘获关羽。陈琳被曹操俘获后,受到礼遇,一直从军。有人认为,陈琳既然不是自然老死,而是染疫死于军中,故可能葬于下邳。

  一说墓在邯郸。邯郸临漳县城西有铜雀台遗址,当年曹家父子和竹林七贤在此直抒胸襟,慷慨任气,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曹操的去世和瘟疫的流行使得邺下文人风流云散,死者大部分葬于铜雀台西的曹操墓周围。唐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有“铜雀荒凉对暮云”之句,有人据此认为陈琳葬于铜雀台下。

  一说墓在盐城。盐城有大纵湖,位于盐都区大纵湖镇。当地人说,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处、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教书馆等,均在湖畔。还说陈琳祖籍即在大纵湖镇,葬处为古射阳堤畔射阳村,在今流均沟西四里,并说发现过陈琳的墓穴。

  一说墓在宝应。明清两代的《宝应县志》都记载,陈琳墓在县治东六十里射阳庄。《宝应图经》记载,《大明一统志》、《嘉靖惟扬志》、《乾隆江南志》等书均认为陈琳墓在宝应射阳村。只有蔡方炳《广舆记》说,江南宝应、湖广应城俱有陈琳墓。但是,陈琳作何进主簿时在洛阳,归袁绍时在冀州,归曹操时在邺下,应城不当有陈琳墓。

猜你喜欢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 刘轲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生于曲江,刘自幼好学,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洺州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

  • 张氏

    (?—904)唐末单州砀山人。朱温妻。温少聘之,生朱友贞,封魏国夫人。贤明有礼,温虽刚暴,亦畏之。时时暴怒杀戮,张常救护。或已出师,张以为不然,驰一介请旋,如期而至。早卒。末帝时追谥元贞皇后。

  • 李焕

    李焕,字仲文,小字丑瑰,北魏官员,赵郡平棘人。李焕,中书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李焕有才干,与郦道元一同为李彪所知。恒州刺史穆泰占据代都而谋反,书侍御史李焕与任城王元澄审问查究他。李焕先驰马到州,宣旨晓谕,于是拘捕穆泰等人。景明初年,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用寿春之地归附,李焕以司空从事中郎为军司马,与杨大眼、奚康生等人迎接,从而执掌扬州事,赐爵容城伯。到荆蛮骚动,敕令李焕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慰抚他们,投降的有一万多家。任梁州刺史。当时武兴氐杨集起起兵叛逆,诏令李焕代任平西将军,督偏将大败集起的军队。又击败秦州叛贼吕苟儿,以及斩杀氐王杨定。返回朝廷,生病去世,赐赠幽州刺史,谥号为昭。

  • 俞大猷

    (1504—1580)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读书知兵法,世袭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擢广东都司,进参将,移浙东,屡败倭寇,时称俞家军。三十四年,从张经破倭于王江泾,复偕任环破倭于江南各地。以赵文华兵败,被诬劾为“纵贼”,夺世荫。三十五年,起为浙江总兵官,还世荫。后以攻王直未全歼,被逮下狱。旋得释,立功塞上。四十年,移南赣,镇压广东饶平张琏山寨。后历福建、广东总兵官。四十二年,与戚继光破倭寇,复兴化城。四十三年,大破倭寇于海丰。又先后镇压吴平、曾一本等海上武装集团,击破古田壮族黄朝猛、韦银豹军。卒谥武襄。有《正气堂集》、《韬钤续篇》、《剑经》。

  • 李贤(原德)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 徐防

    徐防,字谒卿,后汉沛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祖父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十四年,拜司空(同御史大夫)。

  • 掌机沙

    掌机沙,元代诗人。字密卿。回回人。本西域阿鲁温氏。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祖哈散仕元,官至礼部尚书。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工诗,诗作秀美,风流俊爽,有“才子”之称。作品多佚,仅存《西湖竹枝词》1首。

  • 颜允南

    (694—762)京兆长安人,字去惑。颜惟贞子。开元十五年以挽郎考判入第,授鹑觚尉。累迁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以忤宰相杨国忠,贬襄阳丞,移河东司户、京兆士曹。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历任屯田员外郎、司膳郎中。乾元中,迁司封郎中。封金乡县开国男。官至国子司业。好为五言诗。

  • 陈则

    (约公元一三八三年前后在世),字文度,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中前后在世。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三年)举秀才,授应天府治中。俄擢户部侍郎。以阅实人口,出为大同府同知,进知府。则工诗,与高启等称“北郭十友”,亦称十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