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朱晞颜生平

朱晞颜生平介绍

朱晞颜(1132~1200年),字子渊、子囝,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知靖州永平县,政绩颇好,当地为他立了生祠。隆兴元年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查看朱晞颜的诗词古文

生平

  朱晞颜曾两次官桂林:一次为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任广南西路转运使,一次为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桂林的时间,前后共五年,两年(1189~1190年)任转运使,三年(1193~1195年)知静江。康熙本《桂林府志·秩官》却说朱晞颜任广西经略使的时间是绍兴五年 (1135年),那时朱晞颜才三岁,三岁娃娃怎么能当知府呢?而且与朱晞颜自己摩崖的石刻根本不相符合。宁宗庆元元年( 1195年)朱晞颜弹子岩题诗的前记中说:“两入湘南,五见秋序”。告诉我们,朱晞颜两次来桂林,在桂时间五年。绍熙元年(1190年)写的“五瘴说”跋语中说:“予将漕来南行矣,二年盖深入瘴乡矣。”说明朱晞颜淳熙十六年就来到桂林任转运使了。“再阅岁,进直焕章阁,知静江府”(弘治本《徽州府治》),这说明,朱晞颜中间隔了两年,即1193年又来到桂林任静江知府。

  关于朱晞颜在广西任转运使和知静江府谁先谁后的问题,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全宋词》说:“直秘阁,京西运判。直焕章阁,知静江府。绍熙中,广西漕使。”文中虽未明说知静江府和广西漕使谁先谁后,但从行文逻辑看,则是先知静江府,后官广西漕运。根据《徽州府志》,证以桂林石刻,朱晞颜是先官广西转运使后知静江府的。至于《宋诗纪事》说他“庆元中广西漕使”,那更是差之千里了。

  关于朱晞颜的年龄,《全宋词》说他活了六十六岁,弘治本《徽州府志》说他享年六十八岁,今从府志。

  朱晞颜两次官广西,都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宋代,一般盐是由政府的“漕司”统一卖的,价钱也有规定,叫“官般”。有时“漕司”的官员不关心人民的生活,食盐不能及时运到,走私盐商就趁火打劫,抬高盐的售价,给人民带来疾苦。因此,有时也由政府规定一定的数额、范围、时间,由商人卖,政府则专收盐利,这叫“客钞”或者“钞盐”。商人为了赚钱,便抬高市价,民不堪其苦。为了管理好盐业,平抑盐价,安定民心,赵宋王朝的历代皇帝不知下了多少诏书来解决广西卖盐的问题。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广西经略使应孟明上书说:“广中自行钞法,五六年间,州县率以钞法抑售于民,其害有甚于官般。”所谓“钞法”就是私商卖。根据这一情况,孝宗赵昚“诏应孟明,朱晞颜与提举广西盐事王光祖从长措置,经久利便,毋致再有科抑之弊。”朱晞颜当时任广西漕司,管理好盐业,是他的分内事。当他接到诏书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讲究盐策,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广右民赖以安”。在知静江府期间,又整治兴安灵渠,便利了交通和灌溉。

猜你喜欢

  • 高適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潘希白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今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中进士。存词1首。

  • 姚偓

    同治《萍乡县志》卷六作姚渥。生平无考。《全唐诗》存《南源山》诗1首。

  •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员炎

    炎字善卿,卫州人。卒年六十七。秋涧集有员先生传。

  • 沈右

    [元](约公元一三四o年前后在世)字仲说,号御斋,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

  • 邹奕凤

    邹奕凤(1659-1720),字环西,号舜威,无锡人。康熙丙午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广西学正,卒于官。著有《环西轩文稿述》、《雅堂诗稿》、《使粤草》等。

  • 张舜民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倪道原

    安仁人,字太初。以明经就试,不第。工诗文,好游览山川,所至吟咏弗辍。后没于都下,朝廷贵重而葬之,题曰江南吟士之墓。有《太初集》。

  • 李泌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