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傅玄生平

傅玄生平介绍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查看傅玄的诗词古文

职业生涯

  傅玄历任县令、太守、典农校尉、司隶校尉。赐封鹑觚子。咸宁四年(278)免官后卒于家中。

  著有《傅子》、《傅玄集》等。西晋初建于三国战乱之后,农工停废,国力贫弱。傅玄认为当务之急应是分民定业,这种规定各行业的人数以适应社会经济客观需要的观点为前人所未提。

  在赋役租税问题上,主张应根据客观需要来决定轻重,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在文学上,傅玄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多首,其中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

  明人张溥辑有《傅鹑觚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人物生平

刚劲亮直
  傅玄的祖父傅燮,曾任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是曹魏的扶风太守。傅玄少时孤苦贫寒,但博学多识,文采出众,通晓乐律。他的性格刚强正直,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

  傅玄最初在郡里任计吏,两次被推举为孝廉及太尉府的征召,他都不就任。后被州里举为秀才,任郎中,与东海人缪施都因当时美名被选拔为著作郎,奉命撰集《魏书》。

受封鹑觚
  傅玄后来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任温县令,又升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任内颇为称职,多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都时事多有匡正。

  咸熙元年(264年),五等制建立后,傅玄受封为鹑觚男。同年,司马炎继位晋王,以其为散骑常侍。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进封傅玄为鹑觚子,又加官驸马都尉。

共掌谏职
  司马炎刚即位时,广纳直言,傅玄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同掌管谏官之职。傅玄于是上疏请求推荐贤才,司马炎同意,并让傅玄草拟诏书献上。傅玄上疏认为:应该撤除闲散无用的职位,并建议统一规划天下若干人分别为士人、农民、工人、商人。尊崇儒道崇尚学术,以农业为贵,以商业为贱。又提起先前皇甫陶建议任命散官都要经考核事的上奏,认为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考核天下官员,缩短居官时间久,以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教化,争着做一些政绩。还认为应该将恢复儒学看做当务之急。书上奏后,武帝下诏褒赏。不久,傅玄升任侍中。

  最初,是傅玄推荐皇甫陶的,但等到入朝后两人就有抵触,傅玄因政事与皇甫陶争执,被有关部门弹劾,两人都因而获罪免官。

上言五事
  泰始四年(268年),傅玄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当时州郡多有水涝旱灾,傅玄又上疏陈述应做的五事:

  1. 在用牛问题上,应该以雇佣士兵用官府的牛给予利润十分之四,用私人的牛则与官府平分。

  2. 应该重申汉代对于开垦农田不务实,验证后便诛杀二千石俸禄官员的旧典,以警戒天下郡县,都用死刑督促他们。

  3. 应该重新选用河堤谒者,并将其分为五部,使他们各自精通分掌的职事。

  4. 应该询问河堤谒者石恢关于水利和农田方面的得失,会对现今的田税制度有所补益。

  5. 应该在高平川再设一郡,让安定西州都尉征募乐意迁徙的百姓,以大量免除徭役之数来补充,这样来打通北行的道路,渐渐充实边境,以防羌胡屡次反叛。又建议将这安定和武威二郡归秦州刺史胡烈统管。

  武帝下诏回报说:“得到你所陈奏的应办之事,谈到农事的得失和水利官员的兴废,以及安定边境抗御胡夷政事宽严的事,你的陈述周详完备,一应俱全,这的确是治国的根本大事,当今的迫切任务。你的论述都很正确,朕深知你忠心王室,你要更广泛地思考应做的事,并把情况告诉朕。”

因事免职
  泰始五年(269年),傅玄任太仆。当时连年五谷不登,西羌胡人骚扰边境,武帝下诏让公卿讨论这些事。傅玄应答武帝所问,陈述事理恳切率直,他的建议虽然没有全部施行,但时常得到宽容。后转任司隶校尉。

  咸宁四年(278年),景献皇后羊徽瑜驾崩,在弘训宫设立祭丧的位置。按旧制,司隶校尉上朝时应该在端门外面独坐一席。而进入殿内,便按司隶校尉的官秩在众卿之下,按次序就坐,与人同坐一席。而谒者认为弘训宫是在殿内,于是把傅玄的位置设在卿位之下。傅玄大怒,大声呵叱谒者。谒者假称是尚书安排的,傅玄又面对百官大骂尚书并离席。御史中丞庾纯劾奏傅玄大不敬,傅玄自己的上表又不合事实,因而坐罪免官。

  傅玄天性严峻急躁,碰上事情不能有所宽容;每次有奏疏检举,有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他便手捧奏章,整饬自己的冠带,焦躁不安地不睡,坐着等天亮。于是那些王公贵族都对他感到畏惧屈服,使得台阁之间风气清廉。不久,傅玄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赐谥号为刚。

  后来被追封为清泉侯,其子傅咸世袭爵位。

点评

  傅玄博学能文,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曾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数十万言,书撰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傅玄作诗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余首,多为乐府诗。其中虽有一些宗庙乐章和模拟之作,但是也有不少作品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和妇女的痛苦。《秦女休行》描写庞烈妇的正义复仇举动,《秋胡行》表现秋胡妻的贞烈、鞭挞了秋胡的轻薄行径,都从正面歌颂了妇女的高贵品质。他还有一首《墙上难为趋》,将贵族和贫士对比,有针砭社会的意义。傅玄的诗不求华艳,风格比较雄健,如《秦女休行》,后人就誉为“音节激扬,古质健劲”(《采菽堂古诗选》),颇有汉魏风韵,但语言有时流于艰涩。傅玄还有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如《西长安行》、《车遥遥》篇、《云歌》等,善用比兴,宛转清巧,语简情深。象《云歌》这类长短句的形式,对鲍照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隋书·经籍志》载“晋司隶校尉《傅玄集》15卷”,今佚。明人张溥辑有《傅鹑觚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傅子》已佚,今存辑本。傅玄的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

主要成就

思想

哲学
  傅玄的思想成就主要有唯物论的哲学思想,认识论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在自然宇宙观上,认为“元气”是构成自然界事物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生成不是靠“造物主”、“神”、“天”等神秘力量。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元气一元论的自然观,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出了人性的可塑性。

  关于傅玄的哲学思想的独到贡献,钟泰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傅玄能够发前人所未发,能够认识到道家对法家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钟先生评价傅玄云:“老庄之用,在于申韩。晋人言老庄者多,而知申韩者少。故吾尝言晋人未能得老庄之全,以是蒙其害而不获其用。既得《傅子》读之,觉其尚公道,重爵禄,犹有法家之意。”

政治
  傅玄的政治思想成就,主要是“民本”思想。认为“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民危则国危。傅玄总结秦亡的教训,指出要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须息欲富民,“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具体提出分民定业、兴修水利、公平役赋、“官民同耕”、裁汰冗员等主张;反对腐化,提介简朴,严肃吏治,注重德治,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

文学
  傅玄的文学著述颇丰,诗赋、散文、史传、政论无不擅长。傅玄文学的突出成就在诗歌方面,现存一百多首,绝大多数是乐府诗,独树一帜,成就最高。

  傅玄的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

  在赋役租税问题上,主张应根据客观需要来决定轻重,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在文学上,傅玄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多首,其中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

  傅玄博学能文,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曾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数十万言,书撰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傅玄作诗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余首,多为乐府诗。其中虽有一些宗庙乐章和模拟之作,但是也有不少作品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和妇女的痛苦。《秦女休行》描写庞烈妇的正义复仇举动,《秋胡行》表现秋胡妻的贞烈、鞭挞了秋胡的轻薄行径,都从正面歌颂了妇女的高贵品质。他还有一首《墙上难为趋》,将贵族和贫士对比,有针砭社会的意义。傅玄的诗不求华艳,风格比较雄健,如《秦女休行》,后人就誉为“音节激扬,古质健劲”(《采菽堂古诗选》),颇有汉魏风韵,但语言有时流于艰涩。傅玄还有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如《西长安行》、《车遥遥》篇、《云歌》等,善用比兴,宛转清巧,语简情深。象《云歌》这类长短句的形式,对鲍照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傅玄年少时在河内避难,专心读书,其后虽然显达富贵,但著述没有荒废。撰述著作评论治国的三教九流以及三史旧事,评断得失,各为条例,书名叫《傅子》,分为内、外、中三篇,共有四部、六录,合共一百四十首,几十万字,连同文集一百余卷流行于世。傅玄当初写成内篇,儿子傅咸交给司空王沈看。王沈给傅玄的信中说:“看到您所著的书,言辞宏富道理齐备,筹划治理国家大事,重视儒家教化道义,足以堵塞杨朱、墨翟学说的放浪形迹,可以跟往古的荀况、孟轲相比并。每次开卷,没有不感慨叹息的。‘不见贾谊,自己认为超过他,现在才知道比不上’。真是这样啊!”

  《隋书·经籍志》载“晋司隶校尉《傅玄集》15卷”,今佚。明人张溥辑有《傅鹑觚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傅子》已佚,今存辑本。清代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辑录傅玄的散文和辞赋,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辑录其全部著作,清《四库全书》辑录其大量诗文,近现代出版的《汉魏六朝诗选》、《汉魏六朝散文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书,选收傅玄不少诗文。

书法
  傅玄工书法,善篆隶,其作品今无存。

猜你喜欢

  •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 张寿卿

    张寿卿,[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名不详,东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官浙江省掾吏。寿卿工作剧,有诗酒红梨花,(录鬼簿)一种,今尚存。散曲未见。

  • 储秘书

    清词人。字玉函。江苏宜兴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为郎官数年,后历官湖北郧阳、黄州知府,以事报罢。家为宜兴望族,阳羡派大词人陈维崧为其曾祖辈姻亲,诗人储方庆为其曾祖父。博览经史,工诗词,词与同里任曾贻、史承谦齐名。

  •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姚守中

    姚守中(约公元129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洛阳人,姚燧之侄。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在世官平江路吏。守中擅为曲,作剧有逢萌挂冠、扯诏立东宫、郝廉留钱等三种,(均录鬼簿)皆佚。太平乐府中有牛诉寃一套,大为耕犊诉苦,用意颇奇特。太和正音谱评其曲为“如秋月扬辉”。

  • 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 张正元

    张正元(1801--1856),字乃起,号贞甫,清代屏南县漈头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联捷中式文进士,为屏南分治后第一位中式文进士,与叔张方车(中举后改名张方矩)被时人誉为“一门两进士”、“叔侄同进士”,漈头村成为屏南四大书乡之首。著有“万青堂”时文行世,晚年尤好吟咏,其为诗专主性灵,惜失燹之后,遗稿散失,今其所存者仅什之二三焉。

  • 耽章

    耽章(840—901),俗性黄,名崇精,法名耽章,号本寂禅师,为曹洞宗开创者之一。他是妙应法师之胞弟,涵江区黄霞村人。十九岁出家于福州云名山灵石嗣法洞。懿宗咸通初,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其印可。宗慕曹溪六祖,后住临村曹山,大振洞山雄风,后与洞山大师合称曹洞宗。世称曹山本寂。卒敕谥元证大师。今莆田城厢梅峰光孝寺即属曹洞宗。著有《对寒山子诗》七卷,已佚。后人辑录为《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全唐诗补编零·续拾》卷34录其诗偈凡十二首。《全唐诗》卷823署作耽章,收诗一首,实为大梅法常之作误入。

  • 钟千

    钟千,字君锡,号梅村。顺德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举人。初判岳州,迁瑞州同知,以事见忤当路,罢归。家居四十年,不履城市。卒年九十。有《梅村诗稿》。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二二有传。

  • 郑渊

    郑渊(1326——1373),字仲涵。浦江人。从宋濂学,以古文名于时。性至孝。母疾,思食西瓜,既食而卒。后,每见瓜则泣,终身不食西瓜。人称贞孝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