鱄
【源】 春秋时吴国鱄诸之后(11,17,21,62)。鱄诸,春秋时吴勇士,行刺吴王僚(21)。即专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鄟 ()”云: “鲁附庸国, 成六年鲁取之, 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作 ‘专’; 又作 ‘’。”或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卫公子之后。”此当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春秋时吴有勇士设诸(按: 设诸, 又作“专诸”,刺杀吴王僚者)。
【源】 春秋时吴国鱄诸之后(11,17,21,62)。鱄诸,春秋时吴勇士,行刺吴王僚(21)。即专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鄟 ()”云: “鲁附庸国, 成六年鲁取之, 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作 ‘专’; 又作 ‘’。”或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卫公子之后。”此当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春秋时吴有勇士设诸(按: 设诸, 又作“专诸”,刺杀吴王僚者)。
读音:Zǐwǎn【源】 《汉书·艺文志》有子晚子著书三十篇,子晚子齐国人(17,62)。《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姓谱》 云:“《汉书·艺文志》有子晚子,著书三十篇。” (按: 疑此非姓,
读音:Fùshǔ【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读音:Détèq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英郭和罗(23,63)。 【人】 德特齐特诺们,清镶白旗人,世居英郭和罗,天聪中授骑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为蒙八旗姓氏之
读音:wēi【源】 ①系自妫姓。战国时齐威王之后,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9,12,17,60)。②西域部族姓(91)。【望】 南安(17,21,60,418)。【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
读音:Màn现行傈僳族姓氏。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此姓系马关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Yùnqī【源】 五代时后汉梁鸿改姓运期氏(7,9,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万姓统谱》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后汉书·逸民传》 云: “后汉梁鸿,易姓运期,名
读音:Hángān【综】 彝族姓。又称〔普跌耶布〕,四川马边、峨边、甘洛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Āhè【综】 北魏时改阿贺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
读音:fēng jiàng郑穆公之子,各以其字为姓,有丰将氏。(见《潜夫论》)
读音:Jiǎnglái【源】彝族姓。属牟潘家支(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