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ào

【源】 ①系自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名为氏(6,7,12,17,60)。②春秋时郑大夫王孙骆之后(17,62)。③《史记》:恶来革(或即恶来,商纣王之谀臣飞廉之子)之玄孙曰大骆,子孙以名为氏(60)。④越王勾践之裔,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摇,姓驺,驺一作骆(26)。或称夏禹裔孙少康之后有骆氏(17)。⑤北魏时改代北三字姓他骆拔氏(或作佗骆拔、他骆伏、地骆拔等)为骆氏(17)。⑥金时女真人姓散答氏、独鼎氏,汉姓均为骆(71)。⑦清满洲八旗萨克达氏后改为骆氏(180)。今满族姓(344)。⑧唐时吐谷浑人有骆氏。后唐振武节度使骆嗣恩,吐谷浑人(242)。⑨唐时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其先安息人,骆奉先养以为子,故姓骆氏,见《通鉴》(242)。⑩布依(133)、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内黄(17,60,418),会稽、河南(21)。【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贵州、广东、北京等省市多此姓,3省市骆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60%。【人】骆甲,汉高祖时校尉(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河北之香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或音luò。音lào者,北方方音所致,当与luò同姓,或为其分族。

猜你喜欢

  • 读音:Yīn【源】 阴康氏之后有阴氏、霠氏(8)。又见《元和姓纂》(6)。【望】 南阳(418)。《中文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广韵》云: “霠,姓,出 《纂文》。” 《汉语大字典》亦收此

  • 牟頭歐

    读音:Móutóu’ōu【综】 芒人姓。世居云南金平县三区普角乡,以氏族名为氏,汉姓为盘(157)。

  • 博靈果爾

    读音:Bólínɡɡuǒ’ěr【综】 清驻防巴尔虎正蓝旗、正黄旗中均有博灵果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

  • 子有

    读音:zǐ yǒu【源】 春秋时鲁国人有若,字子有,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三岁。其后以字为氏(6,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据 《元和姓纂》 注云: “鲁有

  • 額魯

    读音:Élǔ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有武功大夫额鲁元智、额鲁世;又有殿前太尉额鲁丝甫、额鲁绍光。

  • 读音:fēi【源】 相传为帝舜之臣伯益之裔,秦国始祖非子之后,见《风俗通》(1,6,17,60)。一说,非氏即蜚氏,见《路史》(60,62)。一说,即扉氏,见张澍《姓氏五书注》(91)。【望】 &#x

  • 歌滥

    读音:gē làn唐金徽州部落之姓。(见《唐书》)=55

  • 读音:jiǎo【音】 《万姓统谱》湫:音秋,(Qiū)(15)。然念秋或有误。因湫、椒古时通用,又春秋时有湫邑,音椒,故姓宜念椒。【源】 ①见《姓苑》(15,21,60)。春秋时楚有湫邑(故城在今湖北

  • 都尉

    读音:dū wèi【源】以官为氏(60,62)。 【人】都尉墨,秦时人,见《华阳国志》(60,62)。都尉朝,东汉时人,见《后汉书·儒林传》(11,17,21,24)。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 察庫他

    读音:Chákùtā【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长保之妻为察库他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