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

【源】 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于阎乡,因以为氏(7,12,17,60,77)。又云,周康王少子封于阎城,子孙氏焉(21)。②春秋时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故城在今山西安邑西部),晋灭之,子孙散处河洛,以邑为氏(7,17,21,60,77)。③河南河阴阎氏,源出代人(242)。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满洲八旗姓布雅穆齐氏后改为阎(180)。今满族姓(344)。⑤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汉姓为阎(189)。⑥蒙古(344)、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①北周时赐河州刺史阎庆为大野氏,隋初复为阎氏(7,12,27,62)。②今阎氏多俗写作闫。【望】 天水、河南、乐安(12),太原(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3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57%。【人】 阎敖,春秋时楚大夫(6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固安,山东之昌乐、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崇仁、峡江,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东乡、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於阎乡,因以为氏。” 此以封地为氏,系出姬姓。阎乡在今陕西朝邑镇境内。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唐书·宰相世系表》 云: “唐叔虞之后。晋成公子懿,食采於阎邑。”此以邑为氏,亦系出姬姓。晋阎邑在今山西之夏县。③又,《唐书·宰相世系表》 载: “康王少子生而手文曰 ‘阎’; 康王封於阎城。”或按: 左氏谓“季友生而有文在其手曰 ‘友’,因以名之。” 每疑其诞也,后人由此复广其道焉,且武氏者以谥为氏;南氏者,以字为氏; 鲜于者,武王封箕子於朝鲜,支子仲食采於于,故有鲜于氏; 阎氏者,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於阎乡,故有阎氏,安得无稽之言流於后世。大抵氏族之家言多诞,博雅君子不可不审。望出天水、河南。④达斡尔族之阎姓,由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一、二两音节速读者谐以音近似之汉字“” 而为单姓。出自敖拉哈拉。见 《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⑤为满族布雅穆齐氏所改。

春秋楚有阎敖,大夫; 东汉有阎显; 唐代有阎立本,万年人; 清代有阎其相,长沙人。

猜你喜欢

  • 哏孔

    读音:Génkǒng现行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汉语意为“岳”。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Shí【综】 源出不详,安徽青阳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等地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元有十嵓。”未详其源。

  • 读音:Ní【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蘇都禮

    读音:Sādūlǐ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引 《黑龙江志稿》收载,或作苏都尔、苏德尔、索多理、索多尔等。后改为单姓“苏”。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得。

  • 读音:Yè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沈姓。颛顼后人沈诸梁,字子高,楚惠王时被任命为楚国叶邑的行政长官,故称“叶公”,其后裔以邑名为姓氏,叶邑遂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

  • 孙伯

    读音:sūn bó逝敖后有孙伯氏。(见《路史》)

  • 木依庫

    读音:Mùyīkù【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县。其祖先在迁徙中,在永维地方,以供象头代替人头,把象头埋在地下,并用木棒填土,填土的动作称“格莱”,其后裔遂以“格莱”为姓。后来,生病死亡者甚多,即认为

  • 安期

    读音:ān qī【源】 以地为氏(60,62)。安期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南20里。琅邪人有安期氏,见《姓氏英贤传》(60)。【变】 一作〔安其〕(60)。【望】 齐郡、琅邪(17,60,418)。历史上罕

  • 读音:nú【源】 ①卢奴氏之后有奴氏(15,60)。②汉时高丽人姓(242)。③保安族姓。【布】 明时庐州府六合县有此姓(15),今安徽淮南有此姓(362)。【人】 奴久,北魏时高丽人,延兴元年降,见

  • 读音:Gǔ谷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于嬴姓。伯益的后代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今湖北谷城)。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姓氏。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