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ōng

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宋桓公曾孙伯宗为晋国大夫,因直言被害。儿子州犁逃至楚国,食采于钟离,后人于是以地名为姓氏或单称钟姓。二是为钟离氏所改。项羽手下有钟离昧,他的儿子钟接,就改为单姓钟。

钟姓发源于今安徽境内。三国时,钟姓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晋时渡江,钟姓迁入江南。唐朝,钟姓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安徽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等地多有钟姓的聚居点。清朝乾隆年始,福建、广东钟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进而远居海外。

钟姓历史人物有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俞伯牙琴技高超,却无人能赏。钟子期能分辨他的琴声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所以被伯牙引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音。钟繇,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东汉末举孝廉。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九位。


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黎,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钟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接,单姓钟氏。姓居颍川,长社。(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晋伯宗之后。伯宗,晋之贤者也,为郤氏所谱被杀,子伯州犁奔楚,邑于钟离,今濠州也,子孙以邑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

▲钟嵘,长社人,文学评论家。<元>钟嗣成,大梁人,戏剧理论家。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景谷及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瑶、黎、畲、苗、回、水、鲜、彝、土家、傈僳、拉祜、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由鍾、鐘二姓简化而得。寻祖溯源,详见“”、“” 二姓。

猜你喜欢

  • 尼瑞摩珠

    读音:Níruìmózhū《姓氏词典》据《南史》收载,其注称: “南北朝时有尼瑞摩珠·那胜。”未详其他。

  • 公丘

    读音:gōng qi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滕大夫食采于公丘,其后以邑为氏(17,60,62)。滕为周时姬姓侯国,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之封邑,即公丘邑,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历史上罕见复姓。《姓

  • 读音:Líng【综】 晋有大夫菱氏僖子(4)。《广韵》英字下引云,晋有英成僖子;荚字下又引用,晋有大夫荚成僖子;此作菱氏僖子,三者必有二误(26)。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

  • 读音:Dàng【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人】 砀鲁赐,汉时东海太守,申公弟子(15,24,62)。然据张澍考证,砀非姓,乃鲁赐为砀人,砀为地名,在沛(26)。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 读音:jié【源】 ①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公子捷菑之后,见《风俗通》(1,12,60)。②鲜卑族姓,见《通鉴》(242)。【望】 泰山(17,418)。【变】 亦作〔掶〕(9,63)。【布】 北京、四川

  • 读音:Luò《姓氏词典》引 《希姓录》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汉语大字典》 以“同 ‘鹭’”, 即鹭鸶;而“”音luò, 水鸟名, 未注明其为姓。 姑收录

  • 读音:Lín【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chè【源】 《周礼》秋官之属有硩镞氏,以官命氏(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周礼》有硩蔟氏,以官命氏。” 硩蔟氏为夏官之属,掌“覆天鸟之巢”。《姓氏词典

  • 曹丘

    读音:cáo qiū【源】 曹丘,地名,以地为氏(60,62)。亦见《姓苑》(17)。【变】 一作〔曹邱〕(6,17)。【人】 曹丘生,汉时人(6,9,12,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文大字

  • 巨辰经

    读音:jù chén jīng宋微子后有巨辰经氏。(见《潜夫论·志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