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奚
后魏献帝以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见《魏书·官氏志》)
后魏孝文帝以献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寻又改为奚氏。(见《姓氏考略》)
▲<北周>达奚武,代人,东秦州刺史。<隋>达奚长儒,代人,大将军。
后魏献帝以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见《魏书·官氏志》)
后魏孝文帝以献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寻又改为奚氏。(见《姓氏考略》)
▲<北周>达奚武,代人,东秦州刺史。<隋>达奚长儒,代人,大将军。
读音:suǒ与琐姓同源,宋有锁政,遂宁人,登政和进士。(见《姓氏考略》)
读音:Sīgǔpǔ彝族姓氏。汉意为 “神名族”,以为姓,后或改单姓李、余。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féng【音】 又音Féng(17)。【源】 ①系自姜姓。商诸侯逢伯陵之后(6,21,60)。②系自妫姓。舜裔之后陈公族中有逢氏(17)。亦见《姓苑》(21)。【望】 长乐(17,418),北海
读音:zhì质氏出夙氏。(见《路史》)质氏以洒扫而鼎食。(见《汉书·货殖传》)
读音:sī【源】 ①中官设私府令一人,私姓宜因此,见《后汉书·百官志》(60,62)。张澍云:天子以下之官皆曰私(60)。②汉时西域有私姓(60,62)。【布】 新疆呼图壁(342)、北京、湖北武汉(
读音:Biégān【综】 彝族姓,其先为黑彝。四川雷波有此姓(132)。
读音:róu【源】 ①柔仆之国,帝俊之生,见《山海经》。俊,古夋字,帝喾名夋,柔姓本此(60,62)。亦见《姓苑》(15,21)。②西夏人姓(24)。 【布】 山西临县(62)、汾阳(278)、代县(
读音:wú zhī齐公子无知之后。(见《路史》)一作毋知。
读音:Zhēn【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现行较罕见
读音:Cāngwú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苍吾” 云: “一作 ‘苍梧’。以地为氏。”古有苍梧郡,其地在今广西梧州苍梧县及与广东紧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