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ào

一般认为赵氏出自嬴姓部落, 远祖是帝舜时的伯益(或名柏翳), 始祖是伯益的十三世孙造父。据说造父获得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 穆王配以好车, 以造父为御(驾驭车马的人),西游昆仑山见西王母, 正赶上徐偃王谋反。造父为周穆王驾车, 日行千里, 得以平复叛乱, 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 赐给造父作为封邑, 造父的子孙就以封地赵城为氏。造父的六世孙奄父及其孙叔带于周宣王时救驾有功, 叔带被任命为周宣王卿士, 赵氏得以兴旺。后因周幽王无道, 叔带弃周赴晋。叔带的七世孙赵衰辅佐晋文公登上霸主之位后, 赵氏子孙便世代为晋国大夫。后来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掉了晋国, 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国被秦国所灭。赵国末代君主代王赵嘉的后裔世居陇西天水县西(今甘肃天水西南), 繁衍为大族。

赵姓在漫长的繁衍迁徙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 主要有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通渭西北)、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下邳郡(治所在今江苏睢宁)、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汉阳郡(治所在今甘肃甘谷)。

赵姓在《百家姓》中居首位, 这与《百家姓》一书成书于宋代有关。赵氏为宋朝宗室, 是国姓, 故列为第一, 并非赵姓的人口和族望在当时居于首位。据调查, “” 姓目前为我国第七大姓。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赵姓人物, 如战国时“纸上谈兵” 的赵括, 秦末“指鹿为马” 的赵高, 三国时单骑救主的赵子龙, 发动“陈桥兵变” 建立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等等。

赵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一位。


赵氏,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帝舜赐以嬴姓,十三世孙造父,周穆王封于赵城,因以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伯益孙造父善御,幸于周穆王,赐以赵城,因封为氏。(见《广韵》)

▲<战国赵>赵奢,为田部吏。<后蜀>赵德元,雍京人,画家。<元>赵孟頫,吴兴人,书法家。

猜你喜欢

  • 中叔

    读音:zhōng shū【源】 春秋时晋大夫中叔圉之后(7,12,21)。 【变】即仲叔(60)。 【人】中叔无忌,周时晋国人(21)。中叔僚,东汉光武时侍御史(21)。现行罕见复姓,今上海有分布。汉

  • 刹帝利

    读音:chà dì lì【源】 酤兰古国人有刹帝利氏,见《宣和画谱》(60,62)。唐时南天竺国(即今印度)有此姓(61)。刹帝利系古时印度之种姓。天竺以婆罗门为圣族,刹帝利为王族,二者皆贵种,见《辞

  • 子牽

    读音:Zǐqiān【源】 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子栾坚之后,见《路史》(17,60)。【变】 亦作〔子栾〕(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齐大夫后有子牵氏。”未道其

  • 读音:Jì/Jih【源】 冀、兾均为姓,见《氏族博考》(19)。

  • 賀拔

    读音:Hèbá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与后魏同出阴山,世为酋长。代北人谓地为 ‘拔’,言总有其地,而人相贺,因以为氏。”《中国姓氏大全》 称: “后改姓贺。

  • 萨孤

    读音:sà gū萨孤,代人,随魏而北。(见《万姓统谱》)

  • 乞顏

    读音:Qǐyán【源】 合不勒,蒙古孛儿只斤部首领,以乞颜为氏。成吉思汗曾祖,为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436)。【人】 汪古儿,乞颜氏,元太祖时授千户,见《新元史》(399)。

  • 錫爾圖

    读音:Xī'ěr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讷(23,63,180,260)。【变】一作〔西尔图〕(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伯都讷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刘庆

  • 舍培

    读音:Shèpéi现行彝族姓氏。或作 “佘培”,今四川之马边、峨边均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县公安局提,未详其他。

  • 公佗

    读音:gōng tuó【源】 春秋时晋国蒲邑大夫公佗世卿之后,见《姓源》(4,7,17,60,62)。【变】 一作〔公他〕(4)。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蒲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