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赫舍哩

赫舍哩

读音:Hèshèlī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本为部落名,后以部为氏,乃女真之白姓。辽译作“纥石烈”,金、元皆作 “乞石烈”,清人则作 “赫舍哩”。《续通志·氏族略》载: “ (金)穆宋时锡馨水赫舍哩部阿苏、穆都哩阻兵为难。穆宗自将伐之,拔其城,留和卓守之。穆都哩、阿苏奔辽; (辽) 亡,其后亦入于金,并为赫舍哩氏。” 后入元,至清则或融为满族,致使满、蒙两族皆有赫舍哩氏。满族之赫舍哩氏,“散处都英额、和多、哈连、斋谷、哈达、叶赫、黑龙江等地方。” 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蒙古族之赫舍哩氏,则世居库昆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②或为纳喇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 注云: “额尔德尼,本姓纳喇氏,太宗文皇帝赐姓赫哈哩氏。” ③或为赐姓。“翁金系员外郎浑金养子,原籍江西,本姓无考,圣祖仁皇帝命编入满洲,姓赫舍哩氏。”④或为萨克达氏所改。又注: “富明阿任云骑尉,本姓萨克达氏,世祖章皇帝承袭伊舅乌尔丹之职,因改姓赫舍哩氏。”

一作“赫舍里”。后或改单字姓 “”、“”、“”、“”、“”、“” 等。

清雍正时正蓝旗蒙古都统定寿,姓此氏。

猜你喜欢

  • 读音:yǒng【源】 ①永,春秋时楚大夫采邑(即永州,故城在今湖南零陵),因氏(17,60)。亦见《姓苑》(6,9,12,15)。②清时甘肃洮州厅洮州卫著逊族番永鲁劄剌肖,姓永(72)。③清满洲人有此

  • 孛吉

    读音:Bójí【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有此姓(384)。

  • 必拉爾

    读音:Bìlā’ěr【综】 清镶黄旗蒙古亲军善保之妻为必拉尔氏(260)。

  • 索爾

    读音:Suǒěr【源】 彝族姓(375)。

  • 读音:tú【源】 见《姓苑》(15,21)。当系司徒氏、徒人氏、徒何氏所改,见《姓氏寻源》(60,62)。【望】 齐郡(17,418)。【布】 江苏高淳(305)、四川(59)、台湾嘉义(68,261

  • 阿熱

    读音:Ārè【源】 ①唐时黠戛斯,古坚昆国也,自言李陵之后,其君阿热,遂姓阿热,驻牙青山,见《唐书·回鹘书》(7,21,24,60)。阿音E-。 ②彝族姓(375)。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

  • 读音:sǐ【综】 源出不详。浙江余姚有此姓(389)。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余姚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亦收载,其据《郑通志·氏族略》注云: “自、死、独、膊,代北为姓氏。”查 《郑通

  • 邓陵

    读音:dèng líng楚公子食采于邓陵,后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 读音:qū鲁后有麹氏。(见《路史》)汉有麹谭生閟,避难湟中,因居西平,改姓麹。(见《元和姓纂》)▲<晋>麹允,金城人,永嘉中为左仆射。<唐>麹文泰,高昌国王。<明>

  • 堂谿

    读音:Tángxī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风俗通》 注云: “吴王夫㮣奔楚, 封堂谿, 因以为氏。” 《史记·楚世家》 亦载: “ (夫概) 奔楚,楚封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