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uàn

【源】 ①贯,即��,古贯国,济阴蒙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6里)即其故址,其后以国为氏(7,11,17)。②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有原伯氏。周大夫原伯贯之后,子孙以王父名为氏(60,91)。④元时阿里海牙之孙贯云石,其父名贯只哥,云石遂以父名第一字为姓(17,60,91)。【望】上谷、西河(17,21,60,418)。【布】安徽淮南(362)、江西修水(304)、浙江余姚(389)、北京、天津等地均有此姓。【人】贯珠,战国时齐国人,见《姓苑》(7,11,1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阳泉,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商代有贯国,《左传》: “周初分鲁侯以贯国之鼎。”其后或以国为氏。(《姓氏考略》 将其归入 “以地为氏” 之列。)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原伯贯之后。” 原亦姬姓国,为晋所灭。其后或以祖上名字为氏。系出姬姓。③或为毌氏所改,《中文大字典》 据 《字汇补》注: “本毌丘复姓,后去丘为毌氏。又作贯氏。” ④为元代蒙古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载:元苏尔约苏哈雅 (按: 《姓氏考略》 译作“云石海涯”。又,“云石海涯乃蒙古姓苏尔约苏哈雅” 之别译,称“小云石海涯” 以与 “” 云石海涯相别耳,犹称张姓父子为老张、小张等。《中国人名大辞典》称“本名小云石海涯”,误矣。) 以父名格济格,因音讹为 “贯只歌”,遂以贯为氏。

战国时有贯珠; 汉人有贯高; 晋代有贯志; 明代有贯元顗,横州知州; 又有贯义,指挥使。

猜你喜欢

  • 托拔

    读音:tuō bá与“拓跋”同。《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云: “北魏之姓,亦作托跋、拓跋。”详见“拓跋”条。

  • 德嘎

    读音:Dégā【综】 西藏察隅僜人姓。后分为德嘎格拉,德嘎朗高,德嘎格工等姓(435)。

  • 白鸞

    读音:Báiluán【综】 见《印薮》,白即伯,亦作〔伯鸾〕氏(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印薮》有白鸾氏。(注)云: ‘白即伯字’; 是白鸾氏,即伯鸾氏

  • 公季

    读音:gōng jì【源】 以次第为氏,如公孟、公伯、公仲之类(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次第为氏,如公孟、公伯、公仲之类。” 《汉书·地理志》:

  • 读音:zhěng【源】 ①殷王整甲之后(60,63)。②嬴秦之后,见《元和姓纂》(6,17,62)。③晋曲沃(故城在今山西闻喜东)乃晋昭公封其叔父成师之地,其后武公灭晋,曲沃为别都,后有整氏(8,17

  • 賈孫

    读音:Jiǎsūn【源】 ①系自姬姓。唐叔虞少子贾伯之后(60,62)。②周顷王之后,王孙贾之子,自以去王室久,改为贾孙氏(3,7,12,60)。【人】 贾孙(一作强),汉侍中,北海人

  • 读音:Yù【源】 见《古今姓氏书辩证》(7)、《万姓统谱》(15)。【望】 平阳(17),平原(418)。【布】 北京、上海、四川成都(91)、广东顺德(363)、广西田林(386)、浙江萧山(209

  • 毋鹽

    读音:Wúyán【源】 战国时齐国无盐(一作毋盐)邑大夫之后(11,60,62)。无盐,春秋时宿国,战国时为齐邑,丑女钟离春为此邑人,故城在今山东东平县东20里。【人】 毋盐益,汉时人,见《容斋随笔》

  • 央更

    读音:Yānggēng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盖从佤语“yānggēng”之音译而得。原有“田地”之意,故或改从单姓 “田”。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Là【综】 源出不详。今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浙江余姚(389)、台湾花莲、台中(68,261)、陕西安康、北京、甘肃、江苏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