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í

【源】 春秋时晋大夫籍偃之后有藉氏(62)。即籍氏(21)。【布】 四川成都(91)、河南洛宁(294)、山西代县(335)、吉林吉林、江苏新沂、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人】 藉琰,春秋时郑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蔚县,山西之临汾,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亦收载。其注引 《万姓统谱》 云:“藉,即籍氏,藉琰,郑大夫。” (按: 其初,藉、籍可能为一姓,或为同姓之分族。今已为二姓。)

春秋时晋有藉偃; 秦、汉间有藉福。

参见 “” 条。

猜你喜欢

  • 读音:shān晋有沙楼国帅钐加。(见《集韵》)

  • 读音:Su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5,91)、《汉语大字典》(86)。北京(91)、河南内黄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临汾之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

  • 读音:bù【音】 古音彪(Biāo),见《正字通》(60,63),音Bù(76)及Fǒu(91),均误。【源】 见《通志·氏族略》(9,12)。【望】 汲郡(17,60,418)。【布】 大陆(91)

  • 加古

    读音:Jiāgǔ【源】 金时女真人一部,在今吉林五常境内,以部为氏(56,426)。【变】 至金、元时改称夹古氏,至明时称夹温氏,而清时称觉罗氏(180)。【人】 加古挞懒,金时昭毅大将军,正隆四年九

  • 读音:jī【源】 为丌官氏所改。春秋时鲁有丌氏,见《孔宙碑》(60,62)。【望】 天水(17)。【布】 河南洛宁(294)、台湾台北、嘉义(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它】 一说作亓氏(17

  • 國筮

    读音:Guóshì【源】 主国之卜筮者以为氏,见《隋书·经籍志》(60,62)。《汉书·艺文志》有国筮子十七篇(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隋书·经籍志》云:“主国之卜筮者

  • 读音:kuí【源】 以国为氏,见《路史》(60,63)。【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沈阳有分布。《姓氏词典》亦收载,其注据《路史》云: “以国名为姓氏。”

  • 碩順覺羅

    读音:Shuòshùnjuéluó【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福德之妻为硕顺觉罗氏(260)。

  • 孟孫

    读音:Mèngsūn【源】 春秋时鲁桓公之庶子庆父之子公孙敖,号孟孙,因以为氏(7,9,17,60,89)。【人】 孟孙谷,春秋时鲁大夫(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孟”

  • 明阿

    读音:Míng’ē【综】 清蒙古正红旗中有明阿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