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
【源】匈奴姓。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与薛部杂居,后灭薛,居之,因号薛延陀,姓一利咥,见《唐书》。当以号为姓(60,63)。
历史上匈奴族姓氏; 或云 “铁勒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 注云: “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与薛部杂居,后灭薛有之,因号薛延陀,姓一利咥氏。”
薛延陀 (按:《中国姓氏大全》 作 “薛陀”,误),我国北方古部落名,或说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遂称薛延陀,族人或以为姓。
【源】匈奴姓。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与薛部杂居,后灭薛,居之,因号薛延陀,姓一利咥,见《唐书》。当以号为姓(60,63)。
历史上匈奴族姓氏; 或云 “铁勒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 注云: “匈奴单于贺剌头之后,与薛部杂居,后灭薛有之,因号薛延陀,姓一利咥氏。”
薛延陀 (按:《中国姓氏大全》 作 “薛陀”,误),我国北方古部落名,或说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遂称薛延陀,族人或以为姓。
读音:Dū’ěrběn【综】清驻防索伦正红旗中有都尔本氏(260)。
读音:Géwùlè【综】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富哈之妻为格兀勒氏(260)。
读音:pò luò hàn【源】 ①破落汗,地名。据《唐书·地理志》载,吐俱麒川傍水行,经破落汗山贺悦泉,百三十一里至步越多山(27)。故系以地为氏。②汉时匈奴单于之裔右谷蠡潘六奚之后,以名为氏,后讹
读音:Mǐngyùwéimíng【源】西夏人复姓(205)。系酩玉、嵬名二姓合成。
读音:chén liú陈留,姬姓国,因以为氏。(见《英贤传》)
读音:Féngmén【源】 夏时炎帝之裔逢门之后(17,60)。【变】 或作〔逢蒙〕、〔蠭门〕、〔蠭蒙〕(17)、〔逄门〕(12)。【人】 逢门子豹,汉时人,著有兵法,见《汉书》(6,12,17)。历
读音:Fótú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佛图”据《姓氏寻源》 云: “习佛图之教,因以为氏,亦作佛屠、浮屠。”详见“佛图”、“佛”等条。
读音:Duǒshí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后或改单姓“石”,盖取“朵石”末音谐“石”而得。
读音:Bǐ【源】 ①见《姓苑》(15,21)。 ②台湾土著邵族姓,亦译作白(207)。 ③蒙古族姓。【布】 四川汉源(336)、台湾台北、南投(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读音:Dènglín《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 《山海经》有“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或即以此为氏?抑指邓地之林而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