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蒙古

蒙古

读音:měng gǔ

【源】①蒙古,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落。金代,各部趋向联合,称合木黑蒙古。至元太祖并蒙古高原各部,建蒙古国(397)。以部为氏(71)。又,《元史》中称蒙古氏者,乃本部人,以部为氏。而称蒙古某氏者,此乃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赐姓蒙古氏,所谓俾氏族(23,24)。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260)。③元时都元帅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均赐姓蒙古氏(24)。 【望】彭城(71)。 【变】亦作〔忙古〕、〔萌古〕、〔萌骨〕、〔蒙刮〕、〔朦国〕、〔蒙葛〕、〔蒙哥〕、蒙括等(71)。《高丽史》作〔蒙古拽〕(431)。至清亦有改称蒙果者(180)。 【人】蒙古纲,金时咸平府猛安人,本名胡里纲,承安进士,累官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61)。蒙古丑闾,元时元统进士,累官京畿漕运副使,出知安陆府(57)。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乃 “蒙兀”之音转,其意为“”。《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金代,为女真族姓氏。其源有二: 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承安二年进士蒙古纲是也; 又,《金史·百官志》 “黑号之姓有蒙古氏,与《元史》所载‘赐姓蒙古氏’者异。”金代有蒙古呼喇,右补阙;又有蒙古满都,大兴主簿。②至元代,则为蒙古族姓氏。其源有别:“本为部名,遂以为氏。元太祖创业于此。”又,或为赐姓:“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并赐姓蒙古氏。”又,“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者,于本姓上加‘蒙古’二字。睿宗时贾实喇本姓贾氏,赐名实喇,俾氏族于蒙古人同。”《续通志·氏族略》按:“元人称蒙古氏者,皆本部人,盖即系籍之义。其别部人来投者,於本姓上加‘蒙古’二字,即所谓‘俾氏族与蒙古人同’也,至察罕、太平之称‘赐’蒙古,究属作史者之讹传耳!”③至清代,仍为蒙古族姓氏。世居土默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乃金、元蒙古氏之后裔。《清通志·氏族略》按:“蒙古本部名。金时有蒙古呼喇、蒙古满都诸人,盖以部为氏;至元太祖入居此部,后创大业,以之赐姓,‘蒙古’遂为元之总部,而蒙古氏为大族。考《元史·列传》中有称蒙古氏者,此本部人,以部为氏者也;有称蒙古某氏者,此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因而赐姓者也。今蒙古中尚有此氏,盖即金、元之遗族,为蒙古诸族中之一姓云。”

猜你喜欢

  • 柯察金娜—亞歷—山大羅夫斯卡婭

    读音:Kēchájīnnà-Yàlìshāndàluófūsīkǎyǎ俄罗斯族复姓。张联芳主编 《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有载,未详其他。

  • 读音:Zhēn甄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源于妫姓。据说舜曾于河滨烧陶,古人称做瓦器的人为甄,其后人便以之为姓,称为甄姓。二是以祖辈名为姓。传说上古部落首领皋陶氏有个儿子叫仲甄,仲甄的子孙就根据

  • 读音:Bǎi柏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朝时,在今河南西平有柏国。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后代就用柏为姓氏。二是以祖辈名号为姓氏。相传远古时代东方部族首领有柏皇氏,住在皇柏山(

  • 薩密喇

    读音:Sàmìlǎ【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白旗中有萨密喇氏(256)。又,清满洲镶白旗中有萨弥喇氏(259),正蓝旗满洲护军苏穆巴喇之妻为萨密勒氏,镶白旗满洲亲军德福之妻为萨密尔氏,正黄旗满洲马甲阿那

  • 堵敖

    读音:dǔ ào【源】 系自芈姓。楚有堵敖氏(60,62)。楚文王之子熊囏号堵敖,后因以为氏(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楚有堵敖氏。” (按: 疑

  • 黃公

    读音:Huánggōng【源】 黄帝之后有黄公氏,见《黄帝本行记》(17,60)。【人】 黄公庇,秦朝时博士,见《汉书·古今人表》(9,17)。

  • 温古孫

    读音:Wēngǔs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温都逊〕(24)。②疑即乌古孙氏(71)。【望】 广平(71)。

  • 孫佳

    读音:Sūn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费郎阿、长白山、山答铺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孙姓(180)。【人】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丰仁阿之妻为孙佳氏(260)。清代满族

  • 读音:Wāng《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汉代有尫充。”未详其源。

  • 於邱

    读音:Yū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其先家於邱,因氏焉。汉有宛朐令於邱略。”此以地为氏。或作“於丘”,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