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ěi

【源】 ①帝尧之裔,刘累之后,杜伯为周宣王大夫,无罪见杀,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其子士蒍之后,遂以为氏(6,9,15,17)。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大夫食邑于蒍(故城在今湖北京山),因以邑为氏(7,21,60)。【望】 河东(17,418)。【变】 与薳同(7,60,62)。【人】 蒍子冯,周时大司马(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晋士��之后亦为��氏,此以王父字为氏。”《万姓统谱》称: “出自刘累之后,杜伯子��, 为晋司空, 后以为氏。”② 《姓氏考略》 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出芈姓, 楚公族大夫食邑於��因以为氏。”郑樵注 “薳 ()” 云: “亦作‘��’。楚有地名 ‘��’。”是薳 ()、 ��当为一姓,楚蚡冒之后。薳()、 ��原为一字异体, 时史册互易,后遂为两族两氏。

春秋时楚有��贾、 ��掩。

猜你喜欢

  • 读音:Ná【源】 ①即拏氏,拿为拏本字(60)。后人改拏为拿。春秋时莒公子拏之后(17,60)。②金时有乌姑迺,姓拿(91)。或系女真人拿可氏所改。【变】 一作〔㧱〕(64,68,261

  • 读音:Fù【综】 见《中华姓府》(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读音:Wò/Woh【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鄂齊爾蘇達勒

    读音:Èqíěrsūdál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 至元二十六年所立皇太子妃,即姓此氏。

  • 大竺

    读音:Dàzhú《姓氏词典》 引 《南史》收载,其注称: “南北朝有大竺阿珍。” 未详其源。

  • 读音:Xì/Shih,Syi【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

  • 額韓

    读音:hán【源】 彝族姓(375)。

  • 赫哲

    读音:Hèzhé【源】清满洲八旗姓(23,63,180,260)。【变】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赫车氏(256),镶黄旗满洲护军都义格之妻为和折氏(260),〔赫车〕、〔和折〕等似均为赫哲之异译。清代满族

  • 巨辰经

    读音:jù chén jīng宋微子后有巨辰经氏。(见《潜夫论·志氏姓》)

  • 太傅

    读音:tài fù【源】 汉时太子太傅疏广(一作疎广)之曾孙彦则,避王莽乱于太原,以先人官称为氏(6,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汉太子太傅疎广曾孙彦则避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