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ōu

【源】①见《姓苑》(6,10)。系自姬姓。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之子宗敬之后,见《姓源》(17)。或云,周卿士食采于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南),子孙改姓为缑(12,21,60)。②北魏时改代北复姓渴侯氏为缑氏(7,21,60,70)。 【望】陈留(17,418)。 【布】河南温县(284)、卫辉(287)、汤阴(292)、临颍(339)、内黄(365)、江苏武进(314)、甘肃康县(348)、台湾台中、台北、台南(68,261)、内蒙古武川、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人】缑进筠,五代后晋、南唐时汀州刺史(21)。缑谦,明成化中总兵,累迁南京右通政 (21,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朔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一并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卿士食采之邑也。”此以邑为氏,缑邑在今河南之偃师县东南。②《姓氏考略》 注云: “后魏渴侯氏改为缑氏。”

明代有缑贤,曹州判官; 清代有缑山鹤,乾隆甲戌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Yù【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为城姓所改,或因界域之事以为姓(62)。【布】 台湾有此姓(65)。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

  • 云突梨

    读音:Yúntūlí【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431)。

  • 兹杜

    读音:Zīdù【源】 彝族姓。属既姑家支(375)。

  • 读音:Mó【源】 西夏人姓(24,62)。谟箇为西夏官名,或以官为氏,见《西夏书事》(101)。【布】 大陆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其注

  • 泣伏利

    读音:qì fú lì【源】 南北朝时高车十二姓之一为泣伏利氏(49,6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魏书》云: “高车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

  • 吐羅

    读音:Tǔluó【综】 或作叱罗。北魏时改吐罗氏为罗氏,见《魏书·官氏志》(7)。吐罗、叱罗实为一姓。但今出土之北魏关中碑文上确有吐罗氏(78)。【人】 吐罗协,北魏时南阳人(7)。《姓氏词典》 收载

  • 伯有

    读音:bó yǒ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玄孙良宵字伯有,子孙以字为氏(7,12,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玄孙良霄字伯有之后也。

  • 读音:Qiǎo【源】 见《姓苑》(15,21)。一说,天竺四姓中有巧氏,见《梦溪笔谈》(60,62)。【布】 上海嘉定(351)、广东顺德(363)、台湾(64、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

  • 圖卜布延

    读音:Túbǔbùyá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元史·列传》载: “谔勒哲,图卜布延氏。”此“以姓为氏”。未道其详。

  • 东乡

    读音:dōng xiāng宋大夫东乡为人之后。(见《世本》)▲〈唐〉东乡助,著《周易物象释疑》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