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ī

【源】 ①黄帝臣太山稽之后,见《风俗通》(1,6,11,12,15)。②越王居会稽,其后以为氏,见《姓源》(17,62)。③汉武帝时有騠兹侯稽谷姑将众降,见《汉书》。系小月支人(242)。④东汉时北匈奴有稽氏(242)。⑤北魏时改太洛稽氏为稽氏(17)。 【望】 河南(17,418)。 【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 稽黄,春秋时秦贤者(12,16)。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亦广: 今北京,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大同、晋城,新疆之塔城,江西之宜丰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黄帝臣太山稽之后。”此以古人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 据《魏书·官长志》 注 “后魏缓稽氏改缓氏。” 一作 “改‘稽氏’。” 又注: “南方大洛稽氏后改为稽氏。”缓稽,或作 “和稽”; 大洛稽,或作 “大落稽”。

秦代有稽黄,贤者; 汉代有稽发; 宋代有稽适;明代有稽照,滦州守。

猜你喜欢

  • 读音:Niáng/Nyang【源】 ①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姓,亦称氏(194)。苏毗部唐时为吐蕃所灭,吐蕃人也有此姓。藏族姓。以家族名为姓(170,217)。②现代罕见姓(73,91)。

  • 读音:kuài【源】 见《姓苑》(7)。【布】 四川成都(91)、河北五莲(290)、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云南之泸水、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中

  • 读音:dào【源】 春秋时楚令尹屈到之后,以名为氏(6,7,9,11,12)。【望】 历阳、彭城、太原(7,17,21,418)。【布】 山东新泰有此姓(359)。【人】 到质,汉时东平太尉(86)。

  • 读音:Yíng/Yng【源】见《万姓统谱》(15,63)。

  • 烏陵

    读音:Wūlíng【综】 金人之姓。《金史》有乌陵用章为大兴尹,封卫国公(17,62,63)。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姓氏词典》引 《希姓录》 注云: “乌陵用章,金国人。”疑此姓

  • 涂山

    读音:tú shān夏禹后涂山氏之后。(见《风俗通》)

  • 喇細

    读音:Lǎxì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有分布,其汉姓为 “徐”,盖取lǎxì之尾音谐以音近之汉姓“徐”而得。《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有载。未详其他。

  • 賽濟

    读音:Sàijì【源】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科尔沁、察哈尔等地(63)。

  • 達奚

    读音:Dáxī【源】 ①达奚,代北部落名,以部为氏。唐开元末,达奚部落皆叛,见《唐书·封常清传》(27)。②北魏献文帝弟之后为达奚氏(6,9,12,27,44)。一说,孝文帝以献文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

  • 薩達哈

    读音:Sàdáhā【综】 清满洲镶蓝旗有萨达哈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