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
【源】 五代十国时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60,62)。【望】 南越(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91)、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雁北地区、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未详其源。
五代时有皎公羡,交州牙将; 明代湖广竹溪县有皎氏。
【源】 五代十国时南汉交州牙将皎公羡之后(60,62)。【望】 南越(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91)、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雁北地区、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未详其源。
五代时有皎公羡,交州牙将; 明代湖广竹溪县有皎氏。
读音:Zhàn【源】 见《中华姓府》(63)。保安、撒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布】青海循化、甘肃临夏(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甘肃之积石山及山西之吕梁等地有分布。汉族、保安族有此
读音:zuó【源】 春秋时鲁大夫之后有昨氏,见《路史》(17,62)。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正字通》 云: “昨,姓。”未详其他。
读音:Shēnpíng【源】 见《姓苑》(7,9,11,17,62)。《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或音xīnpíng,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Mòhèduō【源】①唐时突厥有莫贺咄,见《唐书》(17)。②一说,即莫贺弗(60,62)。 【人】莫贺咄设、莫贺咄苾,均系唐时人,见《唐书》(17)。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并
读音:Xuē/Shiue,Sywe【源】 见《六书正讹》(63,81)。辥,国名,见《正韵》(81)。辥、嶭形异音别,是二个完全不同之姓。同薛,见《广韵》(86)。清各省通志中,薛、辥二字通用。【人】
读音:Tǔhè【综】 代北姓。北魏时有吐贺真(7,12,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魏有吐贺·真。”未详其他。
读音:qián wū【源】 春秋时鲁大夫有鍼巫氏(7,24,60,62)。【变】 后改为鍼氏(7,24)。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左传》注云: “鲁大夫有鍼巫氏。”
读音:Sàěrdìkěfū-xièdélín俄罗斯族复姓。“谢德林”意为“慷慨的”,全姓大意为“慷慨的萨尔蒂可夫”,当以绰号为氏。《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Jué【源】 见《姓觿》(17)。【望】 楚郡(17,418)。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引 《姓觿》注云: “《千家姓》云: ‘楚郡族’。”未详其源。或音qiáo。姑兼
读音:Shīluó《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尸罗逸多。”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