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ù

【源】 ①玊为西番国名,音粟(Sù),其国人入中原者以国为姓(62,239)。 ②玉石之玉作玉,攻玉之玊工(即凿玉之宝石)作玊(60)。或系玊工之后,以职为氏。 ③一说,汉武帝时公玉带即公玊带,其后改姓玊(9,12,21)。称公玊带为黄帝时人(12),误。【人】 玊況,东汉时京兆人,陈留太守,后迁司徙(21)。玊玺,明时邯郸人,嘉靖中任太医院吏目(15,21)。【它】 玉、玊相沿混用,故玊況多作玉況(60)。


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 《尸子》注云: “音 ‘宿’。黄帝时公玊带造合宫明堂。后为玊氏。” 《续通志·氏族略》 引 《山堂肆考》 云: 汉武帝时有公玊带,上黄帝明堂图,子孙改为玊氏。后汉司徒玊况,其裔也。郑樵既列公玊氏,引公玊带于玊氏,又引公玊带入 “以名为氏”。据此,当是复姓省言,不应以玊为名也。又据《尸子》 以公玊带为黄帝时人,未免荒诞。兹并录以供审辨。② 《姓氏考略》 据 《正韵》 注云: “玉石之玉作 ‘玉’; 攻玉之玊工作 ‘玊’。”据此 《姓氏词典》 称: “以职业为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则称: “攻玉之宝石为玊,所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取此以为姓。”

猜你喜欢

  • 公析

    读音:gōng xī【源】 ①春秋时鲁公族有此姓(17)。②春秋时卫公族有此姓(17)。一说,春秋时卫公子黑背(一作黑臀),字公析,其孙成子朱以其字为氏(6,7,12)。【变】 一说即

  • 拔略

    读音:bá lüè【综】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苏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27,60)。一说,即拔略氏(70)。亦作〔拔畧〕(7)。【人】拔略昶,北魏时都督(6,2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

  • 虐姆

    读音:Nüèmǔ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父系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有载,未详其他。

  • 副吕

    读音:fù lǚ【综】 北魏时改代北副吕氏为副氏,一说改为吕氏(7,12,17,44,62)。亦作富陵(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改为吕氏”,又云: “副吕

  • 舒威

    读音:Shūwēi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西)夏武功大夫舒威英。”未详其他。

  • 泥也敖

    读音:Níyě’áo【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亦作〔泥也南敖〕(160)。

  • 读音:guǐ【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癸公之后,见《姓苑》(7,9,12,17,60)。②癸比氏之后(60,63)。 【望】 齐郡(17,418)。 【人】 癸仲,宋时知严州军(21,24)。现行罕

  • 读音:Qiú【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Sù《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shì【源】 见《姓苑》(21,24)。【布】 上海、湖北武汉(91)、山东新泰(359)、五莲(290)、福建泰宁(295)、浙江萧山(209)、江山(325)、台湾台北、台中、高雄(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