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
【源】 ①见《姓苑》(15,21,60,62)。唐时改河间郡为瀛州,即鄚州,故治在今河北河间,或以地为氏(60,62)。②侗族姓(114)。【望】 东海(17,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贵州(11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河间有赢水,故为瀛州,即赢姓所居之地,或为瀛姓,故 《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瀛州,即鄚州,今之河间。”
【源】 ①见《姓苑》(15,21,60,62)。唐时改河间郡为瀛州,即鄚州,故治在今河北河间,或以地为氏(60,62)。②侗族姓(114)。【望】 东海(17,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贵州(11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河间有赢水,故为瀛州,即赢姓所居之地,或为瀛姓,故 《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瀛州,即鄚州,今之河间。”
读音:Mòshǒu【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zhǎn chí代北姓,后改为展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Báizhāng【源】 白张,古姓,见俞正燮《癸已存稿》(63)。
读音:Nǔ’ālá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以祖辈名字命氏。《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wáng rén【源】 ①系自姬姓。周大夫王人子突之后,以官为氏,见《风俗通》(7,9,12,17)。②系自姬姓。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其子宗敬之后有王人氏,见《路史》(60)。【人】 王人宰公,汉
读音:Èěrgǔ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古歹”。
读音:Kèl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阿里玛图(23,63,260)。【变】 ①亦作〔克理特〕(260)。②清蒙古正白旗中有克埒特氏(259),〔克埒特〕似即克哩特氏。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阿里玛
读音:Duōkē【综】 清正黄旗蒙古委前锋福禄之妻为多科氏(260)。
读音:Yǒnglǎo【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班洪寨,汉姓为杨(161)。
读音:Zhōuyáng【源】 系自赵姓。汉时淮南王舅赵兼受封周阳侯,其子由为河东尉,以其父之封号为氏(7,9,11,12,17)。【人】 周阳成,三国魏文帝时人(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