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
【源】古潜国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潜山),以地为氏(17,60,62)。 【望】临州、雁门(17,60,418)。 【变】亦作〔濳〕(62,418)。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潜起,宋时朝散大夫,江阴司户(21)。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以国名为姓氏。‘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 (《姓氏考略》)潜,又作灊,后为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郡望: 临川、雁门。宋有潜敷、潜说友。明有潜玉。”
《汉语大字典》音qián。姑兼收。
【源】古潜国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潜山),以地为氏(17,60,62)。 【望】临州、雁门(17,60,418)。 【变】亦作〔濳〕(62,418)。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潜起,宋时朝散大夫,江阴司户(21)。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以国名为姓氏。‘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 (《姓氏考略》)潜,又作灊,后为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郡望: 临川、雁门。宋有潜敷、潜说友。明有潜玉。”
《汉语大字典》音qián。姑兼收。
读音:Hǎnjiā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引 《后汉书》有载, 其注“罕幵”云: “《后汉书》幵氏, 西羌姓。”《郑通志·氏族略》作“罕井”;或作“函井
读音:Qiáng【音】又音Qiáng(17)。 【源】唐尧之后有蔷氏(17,60,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引 《路史》 云:
读音:Yuèlì【综】 代北复姓,后改为悦氏(7,21,27,60)。北魏太宗神瑞元年遣谒者悦力延抚慰蠕蠕(6,12,27)。
读音:bèi【源】 周封殷纣之子武庚于鄁(一作邶),后以国为氏(8,60,63)。【变】 亦作邶(10)。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邶” 云: “亦作 ‘鄁’ ……即商都也。
读音:Yòu【源】 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21)及《新编千家姓 》(73)。【变】 亦作祐(91)。【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人】 佑忠,明时北流人,乐昌丞(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
读音:Dìnglián【源】 北魏时夷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姓氏词典》引 《魏书·官氏志》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xiè【源】 古有贤人渫子(7,12,15,17)。渫氏当系其后。【望】 会稽(17,418)。【人】 渫昇,明时山西人,成化举人,任邓州知州(12,21,60)。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
读音:Duōtuōěr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代有布扎尔,即姓多托尔台氏。《元史》有“传”。布扎尔,《中国人名大辞典》译作“布智儿”。从太祖征回回、俄罗斯等地有功,
读音:sì lǚ ā与“俟吕陵”同。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注“俟吕陵”云:“《周书》:‘太祖赐韩褒姓曰俟吕陵氏,后改为吕氏。’一作‘俟吕阿’;一作‘俟
读音:Móyuèluò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舒穆禄村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 作“谟岳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