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ān

潘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芈姓。为春秋时楚国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二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小儿子伯季食采于潘邑,后世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三是改姓。北魏时,鲜卑有姓破多罗者,后改潘氏。四是因地得姓。有部分潘姓是因为居住在潘水边而得姓。

春秋战国时期,潘姓主要在今湖北境内发展,后向山东、湖南迁徙。汉时,潘姓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三国时发展成荥阳郡一大望族。东汉有潘姓迁江苏溧阳。晋时,潘姓落籍广宗(今河北威县),亦有潘姓人迁居广东。唐初,潘姓入闽。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为多。

潘姓历史人物有潘岳,西晋文学家。所作诗文追求文字绮丽,代表太康文学的基本倾向,尤善哀诔之文。潘季驯,明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曾四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运河,成绩显著。黄河和淮河经他治理后,保持了多年的稳定。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等。潘之恒,明文学家。少有诗才,与同乡汪道昆结白榆诗社。从学于王世贞。诗文俨然是公安派风格。与汤显祖、沈璟密交,流连戏曲中,编校《盛明杂剧》等。潘天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育,作品能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又长于指头画。著有《中国绘画史》《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三位。


【源】①系自姚姓。舜之后有潘国,见《国名纪》(17)。子孙以国为氏。②系自芈姓。楚公族有潘姓,见《姓氏寻源》(12,17,60)。③系自姬姓。潘氏水名,在河南荥阳,以水名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故城或在今河南商丘西北之潘侯集),子孙因以为氏,见《广韵》(6,12,17,60)。④广宁石门潘氏,出自北魏时三字姓破多罗氏(6,12,17,44,242)。⑤西夏人姓(95)。⑥清满洲人姓,世居铁岭(23)。今满族姓(344)。⑦清台湾土著姓氏,取义蕃族为潘姓(62)。又,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南庄乡)之赛夏族加模拉来氏,意曰蝉,改姓为潘(65,174)。又,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之一有潘氏(66,243)。⑧赵姓有改为潘氏者(24)。⑨宋时抚水州民有区、廖、潘、吴四姓(111)。抚水州民系今毛南、水等民族之先民。⑩苗族姓(115,380)。又,贵州黄平县苗族喀嘎杷氏,汉姓为潘(116)。⑪水(125)、京(104)、土家(387)、蒙古(344)、彝(130)、瑶(225)、仫佬、回、壮、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广宗、河南、荥阳(17,21,60,418)。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8省区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69%。 【人】潘父,春秋时晋大夫(11,21)。 【它】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潘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米田,即以其原姓分析而成。1945年台湾光复,奉令仍恢复潘氏(65)。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辛集、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水、瑶、彝、鲜、京、侗、高山、仫佬、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②《广韵》载: “潘,又姓。周文王 (子) 毕公之子季孙食采於潘,因氏焉。出广宗、河南二望。” 则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 《姓氏考略》 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后魏改破多罗氏为潘氏。” ④或为赵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元·有故改氏》 云: “元潘绍,本姓赵,系廷美之后,因避难改姓为潘氏。” ⑤又,《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注引 《小琉俅漫志》 云:“初,熟番(按: 指高山族之平埔人。)有名无姓,既准与试 (按: 指参加科举),其时巡台掌学政,就‘番’ 旁加水三点为潘字,故诸童多潘姓……”此乃高山族姓之所由始。

春秋时楚有潘党,大夫,喜射; 西汉有潘瑾; 东汉有潘勋; 三国时吴有潘璋,右将军; 晋代有潘岳;明代有潘士达; 清代有潘奕隽。

猜你喜欢

  • 读音:ér【源】 春秋时宋大夫耏班之后(7,12,17,60)。【望】 睢阳(17,60,418)。【人】 耏跖,汉时芒侯(7,21)。耏纯,明时归州人,正德中任绥德州判官(21,24)。罕见姓氏。《

  • 扎哈齊特

    读音:Zhāhǎq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23)。【变】 清正白旗蒙古笔帖式常保之妻为扎哈尔齐特氏(260),〔扎哈尔齐特〕似即扎哈齐特之异译。【人】 扎哈齐特拜音图,清正白旗人,顺治中从征江西有

  • 巴新特

    读音:Bāxīntè【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诸神保之妻为巴新特氏(260)。

  • 读音:qǐ夏后启之后。(见《姓苑》)楚公族有启氏。(见《路史》)启氏,姒姓,夏启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明>启和,正统中雩都训导。

  • 读音:jiàn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后氏焉。(见《风俗通》)▲<汉>监居翁,南越桂林监。<后魏>监伯阳,清河人,名儒。

  • 那羅

    读音:Nāluó【源】 唐时天竺国人姓,见《唐书》(60,62)。那罗尔娑婆寐,唐太宗时天竺术士,自言二百岁,造延年药,后卒于长安。〔那罗尔〕即那罗,系姓(26)。《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 读音:cháng【源】 ①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9,12,15,17,60)。②蜀之夷侯有苌氏,见《张禅题名碑》(60,62)。【望】 魏郡、东平(15,1

  • 陶邱

    读音:Táo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帝尧子丹朱居陶邱,因氏马。”此当以地为氏,系出祁姓。或作“陶丘”。春秋齐有陶邱·德,为大夫; 汉有陶邱·仁,侍御史。

  • 穆罕默德

    读音:Mùhǎnmòdé《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维吾尔族姓。”未详其他。

  • 華拉斯

    读音:Huálāsī【综】达斡尔族姓(哈拉名)。清时称为呼尔拉特氏。汉姓为胡、康(189)。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林耀华 《达斡尔族氏族、亲属和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