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óng

【源】①相传为黄帝时桐君之后(60,62)。②殷王支庶之后,见《世本》。春秋时有桐国(故城在今安徽桐城北),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7,17,60)。 【望】天台(17,418)。 【布】北京、四川成都(91)、东川(380)、河南扶沟(281)、淮阳(299)、山西平陆(298)、代县(335)、河北隆化(344)、台湾屏东(64,68,261)、江苏新沂、甘肃等地均有此姓。 【人】桐夫,宋时汉川人,嘉定进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获鹿,山西之长治,临汾、忻州、运城,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 《续通志·氏族略·补遗·以国为氏》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春秋桐国之后。其地汉桐乡,——宋舒州桐城是也。鲁定二年楚灭桐,子孙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黄帝时桐君之后。” 郑樵据 《神仙传》 注云:“桐君为庐 (或作 ‘炉’),著《药录》,白日升仙。”

古仙人有桐柏。

猜你喜欢

  • 读音:lǐng吴郡有领氏。(见《程氏世谱》)

  • 读音:Gāi【源】 见《姓苑》(15,21)。黄帝生少昊,少昊生该,该曾任金正(为古制五官之一),即蓐收(60,62)。其后有该姓。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收载。《姓氏考略》 注云

  • 读音:Qiáo【源】 ①系自姬姓。周召公奭之子盛,封于谯(故城在今安徽亳县)为谯侯,子孙因以为氏(60)。②春秋时曹大夫食采于谯,因氏(12,17,21)。③系自姜姓。许灵公之后(17)。【变】 或与

  • 读音:Lì利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妻契和氏及儿子理利贞逃亡,后有以祖字为姓氏者。二是春秋时晋大夫孙食采于利邑,子孙以邑名为姓氏。利姓发源于河南,如今全国利姓仍以

  • 读音:Kē【源】 即窝姓。契丹有窝幹,其后有窠氏,见《姓氏寻源》(60,62,63)。【布】清时甘肃兰州有此姓(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姓氏寻源》云: “即窝姓。契丹

  • 烏嚕克

    读音:Wūlūk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称:“(元史)《列传》呼图克,乌噜克氏。”

  • 努木沁

    读音:Nǔmùqì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 合剌訥惕

    读音:Hélánèti【综】 蒙古族姓。源出蒙古弘吉剌惕部之分支,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查干诺尔、益和诺尔等地均有此姓,汉姓为韩(384)。

  • 读音:Zhuō【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tū【源】 ①相传祝融之后有八姓,其一曰秃,封于舟(故城在今河南新郑或密县),故为彭姓之别族,后为周所灭,因氏(6,7,9,12,60)。②鲜卑秃发氏所改(60,62)。③夷姓。元时有云南王秃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