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o

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景王的小儿子王子朝被哥哥周敬王窃取了皇位,为避难逃至楚国。后代遂以王子朝名字的音近字为姓氏,是为晁姓。二也是以祖辈名为姓氏。春秋时蔡国有大夫晁吴,子孙后代遂以晁作为姓氏。

晁姓早期在河南、陕西一带居住。汉唐时期在陕西集聚,并远徙辽宁东部。逐渐形成京兆(今陕西西安)、颍川(今河南许昌)郡望。宋代以后,逐步向大江南北扩展,尤其是在河南、山东有较多分布。

晁姓历史人物有晁错,西汉人,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跟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又随伏生研习《尚书》。后晁错为太子(景帝)家令,深受太子信任,号称“智囊”。景帝时为御史大夫,提出削诸侯尊京师的举措: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措施引起了诸侯王的恐慌和不满,吴楚等七国借口要杀掉晁错而起兵叛乱,为平叛,晁错因此被杀。所著政论有《论贵粟疏》等。晁补之,宋朝诗人。济州巨野人,自号归来子。元丰二年进士,善于写文章,与秦观、黄庭坚、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才华出众,好学且不知疲倦,还擅长于书画,其作品深得时人的好评。晁说之,北宋人,元丰年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一生博览群书,通六经,尤精《易》《春秋》,能诗善词,又擅长于画山水。

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三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子朝之后,本姓朝,改为晁(12,62)。晁乃古朝字。②春秋时卫大夫史朝之子曰文,文子苟,苟子以王父字为氏。朝通晁,故有晁氏(7,9,12),③鼂亦作晁(21,60)。鼂亦古朝字。④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 京兆、颍川(12,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安徽等省多此姓,二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晁姓人口29%。【人】 晁错,汉时颍川人,景帝时为御史大夫(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江西之金溪、崇仁,湖北之芷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亦作 ‘朝’; 亦作鼂。姬姓。周景王子王子朝之后。朝,亦作 ‘晁’; 一云卫大夫史晁之后,望出颍川、京兆。”

汉代有晁错; 唐代有晁采; 宋代有晁补之; 明代有晁世兴。

猜你喜欢

  • 卜余

    读音:Bǔyú【综】 彝族姓。属狄俄肯姆家支,四川昭觉、云南宁蒗、永胜等地均有此姓(375)。

  • 莫弗

    读音:mò fú【源】①莫弗系北部敕勒(即铁勒)之部落名,以部为氏,见《魏书》(60,62)。②莫弗,官名,以官为氏(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魏书》

  • 读音:Bàng【综】 见《玉篇》。大陆有此姓(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玉篇》 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载,未详其源。

  • 阿叔

    读音:Āshū《姓氏词典》 引 《宋史》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叔溪心。”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

  • 读音:Tù【综】 汉有兔谭,见《印薮》(20,21,6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印薮》 收载;《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未详其源。《中国姓氏辞典》据菲律宾《菲华日

  • 读音:Mī【音】 旧音Mǐ(86)。【源】 见《龙龛手鉴》(86)及《清稗类钞·姓名类》(30)。或系咩布、咩迷、咩铭、咩屈等西夏姓所改。【变】 一作密(30)。【人】 咩讹埋,西夏副统军,党项人(4

  • 桐同

    读音:Tóngtóng《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编》 收载,未详其源。

  • 華原

    读音:Huàyuán【源】后周时复姓(7)。华原,故城在今陕西耀县东南,以地为氏(60,62)。《姓氏词典》据《元和姓纂》收载。其注云:“以地名为姓氏。华原,即今陕西耀县。北周有华原·罴; 华

  • 哈密理

    读音:Hamìlǐ【综】 元时人姓。阿察雅实礼,哈密理氏,凤翔人,元至正二年任南台经历,累迁孟州达鲁花赤(399)。

  • 鳥曹

    读音:Niǎocáo【源】 夏时鸟曹作甎也,见《中华姓府》(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