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áng

房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祁姓。舜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房,为房邑侯。丹朱之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姓。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房姓。

房姓源起于今河南遂平,早期以河北灵寿和河南遂平为繁衍中心。西汉时期,房姓开辟河北、山东间的清河郡望。南北朝时期,清河房姓盛极一时,此时有房姓南迁至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北齐时,房法寿四世孙房彦谦因任齐州主簿而落籍于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唐末五代时期,房姓有南迁四川、江西、湖北等地者。宋元时期,房姓进入福建、广东。明初,房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北京等地。清代,有沿海房姓渡海赴台,远赴海外。如今,房姓尤以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为多。

房姓历史人物有房彦谦,隋代名官。精通五经,擅长草隶,累迁长葛令,勤政爱民。房玄龄,唐代名相。自幼警敏,博通经史,能书善文。协助李世民谋取帝位,后居相位15年。在职时,夙夜勤勉。任用贤才,不以出身论英雄。房琯,唐代名臣。安史之乱时奔赴蜀中从玄宗,奉使至灵武册立肃宗,执掌行在机务。后率兵反攻长安,在咸阳至陈涛斜战败,后罢相。

房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位。


【源】 ①系自祁姓。帝尧之子丹朱,帝舜封为房邑(故城在今河南遂平)侯,子陵以父封邑为氏(7,9,11,17,60)。②北魏孝文帝时改高车贵族之姓屋引氏为房氏(17,21,70,242)。③满、蒙古(344)、瑶(120,225)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清河、济南、河南(7,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尤以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四省房姓约占全国汉族房姓人口63%。【人】 房钟,丹泉之裔,周昭王时食采灵寿(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朝鲜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祁姓,舜封尧子丹朱於房,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以楚后封吴王夫㮣於此, 故谓之 ‘吴房’。 丹朱生陵,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②又注: “屋引氏改为房,虏姓也。”“屋引”,北魏姓。或作“房引”,孝文帝时改为房氏。

东汉有房扬; 隋代有房晖远; 唐代有房玄龄; 明代有房如式;清代有房燃。

猜你喜欢

  • 台楚嚕

    读音:Táichǔlū历史上西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西夏有武节大夫台楚噜忠毅。未道其详。

  • 冉相

    读音:rǎn xìng【源】 古圣王有冉相氏,见《庄子·则阳篇》(11,17,21,60)。亦见《路史》(4)。或系《庄子》虚构人物。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庄子》注云: “古圣

  • 維古爾沁

    读音:Wēigǔ’ěrqì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族有此姓(318)。

  • 吴奇

    读音:Wúqí【综】 彝族姓,其先为黑彝。四川大凉山地区有此姓(132,208)。

  • 忽剌温

    读音:Hūlàwēn历史上女真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其注“扈伦” 曰: “亦作 ‘呼伦’ 或 ‘忽刺温’。明代黑龙江女真族姓氏。原有乌拉和哈达两部,后迁居松花江中游,续有辉发、叶

  • 嵬立

    读音:Wéilì【源】 西夏人姓(95,240)。

  • 諸御

    读音:Zhūyù【源】①齐简公臣大夫诸御鞅之后,见《姓考》(11,17,60)。②春秋时齐、楚均有诸御,为掌君所御之器服饮食诸事之官(60,62),当以官为氏。【人】 诸御己,春秋楚庄王时大臣(61)

  • 焕差

    读音:Huànchā【综】 清驻防新巴尔虎正白旗中有焕差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

  • 萬俟

    读音:Mòqí/Mohchi,Mohkeh,Manchi,Mochi【源】 万俟为鲜卑族之部落,以部为氏(11,27,62)。万俟氏乃役属于匈奴之鲜卑牧民,原居夏州。故城在今陕西靖边红

  • 西特和禮

    读音:Xītèhèlǐ【综】 清正黄旗满洲前锋参领吴达禅之妻为西特和礼氏(260)。又,清镶白旗满洲马甲乌云卜之妻为西特合里氏,正蓝旗满洲马甲阿哈尼雅纳之妻为西特赫哩氏,镶蓝旗满洲闲散吉囊额之妻为西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