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
【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91)。【人】 惕龙,明时福建龙溪(今并入海澄)人,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故城在今罗定)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归“入声”部。未详其源。
五代时有惕隐; 明代有惕龙,泷水知县。
【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91)。【人】 惕龙,明时福建龙溪(今并入海澄)人,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故城在今罗定)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归“入声”部。未详其源。
五代时有惕隐; 明代有惕龙,泷水知县。
读音:Élèh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绥芬、尼尔吉、黑龙江、爱珲等地(23,63,180,260)。【变】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鄂尔葛氏、正白旗蒙古马甲佛保之妻为额尔格氏(260)。〔
读音:dēng【源】①古有登侯,其后有登氏。汤臣登恒,为其后,见《姓考》(17,60)。②系自子姓。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邓侯之后为邓氏,邓氏之后有去邑为登氏者,见《姓源》(17,62)。③登
读音:Yáo【源】 与摇氏同(62)。《姓氏词典》 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Wěn《姓氏词典》引《新编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查《新编千家姓》,“愠”音yùn。姑录之以备考正。)
读音:zuò【源】 ①周公之子胙侯(胙,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北35里)之后,子孙避地改为作氏,见《风俗通》(1,6,12,17,60)。②春秋时鲁大夫之后有作氏(17)。③周公子祭伯为周畿内姬姓祭国(故城
读音:Dènghóu【源】 商王武丁之季父为邓侯,后灭于楚,后有邓侯氏(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武丁季父曼侯之后有邓侯氏。”则此当系出子姓。邓,古国名
读音:Mònài【源】北魏时代北姓,以部为氏(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有此姓。”
读音:Zī/Tzy,Dz【源】 鄑,春秋时地名(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见《姓苑》(15,21)。当以地为氏。
读音:xī lǘ见《姓苑》。有西闾过。(见《万姓统谱》)
读音:Gáqītè【综】 清蒙古人姓。噶奇特恩译,字雨三,清蒙古镶蓝旗人,光绪年中任吉林将军(254)。又,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噶起特氏,蒙古正蓝旗中有噶齐特氏(259),镶黄旗汉军闲散阿尔素兰之妻为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