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àng

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尙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尚姓。二是以官名为姓氏。秦始皇时设有尚衣、尚食、尚席等六种官职。他们的子孙有以祖辈官职为姓的。三是少数民族姓氏。唐代的鲜卑人、吐蕃人中均有尚姓。

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其望族曾昌盛于今陕西、河北、山西等一带。南宋以后,南方各地逐渐有尚姓人家居住。明清以后,有尚姓人家远赴海外。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为多。

尚姓的历史人物有尚可喜,清初藩王。明崇祯十七年随清军入关,顺治六年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此间安抚遗民,发展教育,但同时也大量盘剥百姓,以支付军费。尚小云,京剧艺术大师。早年学习武生,因扮相清丽遂改学旦行。他的嗓音宽敞清亮,唱法以刚劲见长,表演于旦角的妩媚多姿中又有阳刚之美,所扮演的巾帼英雄深入人心。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三娘教子》《昭君出塞》《二进宫》《梁红玉》等,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为“四大花旦”。

尚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一十九位。


【源】 ①系自姜姓。周太师尚父之后(6,7,11,17)。②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世居松谟之间,未知得其氏之由(17,27,60)。③唐时吐蕃有尚氏。宣宗时有吐蕃酋长尚延心以河渭二洲部落来降,拜武卫将军(242)。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⑤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166,168)。⑥蒙古(344)、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京兆、清河、上党、汲郡(7,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63%。【人】 尚勒,战国时游士(17)。尚衡,唐时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壮、水、怒、布依、景颇、朝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支孙因氏焉。”望出汲郡、清河、上党。②或出自鲜卑族。《姓氏考略》注云: “唐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③今景颇族之尚姓,为“木然” 氏所改。《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战国时韩有尚靳; 后汉有尚长,字子平,高士;唐代有尚让; 宋代有尚祚,景德中副指挥使;元代有尚仲贤,真定人; 明代有尚志,同州人; 清代有尚兆山。

猜你喜欢

  • 有㜪

    读音:Yǒushēn《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姓觿》云:“以国名为姓氏。《帝系》作 ‘有辛’,禹母之宗国。有㜪即有莘。”

  • 惹基

    读音:Rějī【源】 彝族姓(375)。

  • 陵終

    读音:Língzhōng【综】 王莽曾祖翁孺与东平陵终氏有怨,见《通志·氏族略》(76,91)。历史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汉代东平有陵终氏。郑樵注云:“王莽曾祖翁孺,与东平陵终氏

  • 博尔濟錦

    读音:Bóěrjìjǐn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乃“元之国姓”。清顺治时内大臣多尔济达尔罕,即姓此氏。或译作“博尔济吉特”、“孛儿只吉歹”等。

  • 读音:dé【源】 ①见《姓苑》(15,21,24)。以谥为氏(15,60,62)。②汉时西域有德若国,或后人以国为氏(15,60,62)。③清满洲人爱新觉罗氏之裔有改德氏者(180)。④达斡尔族姓。德

  • 益輦

    读音:Yìni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原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变】 亦作〔叶不辇〕(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年〕(24)。或即遥辇氏(71)。【望】 彭城(71)。

  • 读音:mào【源】 越人以郡为姓,明州鄮县(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是也,见《姓苑》(7,9,12,17,60)。【变】 后改为贸氏(91)。【望】 会稽(17,418)。【人】 鄮孜,东汉时人(7)。罕

  • 读音:shā见《姓苑》。马韩官有杀奚。(见《后汉书·东夷传》)

  • 读音:Tíng/Tyng【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台湾台东(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傅余

    读音:fù yú傅说既为相,有留居傅岩者,因谓之傅余氏。(见《英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