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ún

【源】①夏时同姓诸侯斟寻氏(故城在今山东潍县西南50里之斟城)后为寒促所灭,子孙因以寻为氏(6,7,12,15,60)。一说系自姒姓(15),又说系自曹姓(12,21)。②系自嬴姓(17)。少昊氏之后,嬴姓国有寻氏(8,60,62)。 【变】一作鄩(12)。 【望】河南(17),河内(418)。 【布】台湾(64,68,261)、北京、湖南长沙、衡阳、浏阳、黑龙江穆棱、山东曲阜等地均有此姓。 【人】寻穆,汉时人(17)。寻绍舞,清雍正癸丑进士(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沾化,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一并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寻氏, 亦作‘’。曹姓, 古斟之后。或言与夏同姓。今潍州东五十里尚有亭 (当在今山东潍坊西南)。”又,《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则云: “夏同姓诸侯斟氏之后。”且称: “古代寻氏居住的地点在今河南巩县到洛阳一带。”与郑樵所注亭, 相距甚远。② 《姓氏考略》注 《路史》 云: “少昊后赢姓国有寻氏。”望出河内。《姓氏词典》: “与秦同祖的一支,地点在浔阳,即今江西九江。”

汉代有寻穆; 晋代有寻会; 唐代有寻相,刘黑闼将; 明代有寻适,洪武初任广西按察使; 清代有寻绍舞,雍正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东宫

    读音:dōng gōng齐大夫得臣之后。(见《元和姓纂》)东宫得臣,齐大夫也,其后东宫得疾,隐嵩山。(见《姓氏急就篇》)

  • 读音:yǎn【源】 ①颛顼帝裔孙皋陶,字庭坚,为舜太士,明五刑有功,赐姓偃氏,封于河东为诸侯,春秋时小国,贰、轸、州、绞、蓼、六、群舒皆其后也。春秋时楚尽灭偃姓之国,其后遂以姓为氏(6,7,12,15

  • 读音:mán荆蛮之后。本姓蛮,其支裔随音变改为瞒。(见《风俗通》)《左传》有司徒瞒成。(见《通志·氏族略》)

  • 读音:Xí/Shyi,Syi【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裔得国者有息(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为姬姓之侯国,春秋时灭于楚,其后有息氏,鄎氏(19,21,87)。

  • 咎單

    读音:Jiùdān【源】 相传成汤时司空有咎单氏(15,21,63)。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咎氏云: “……成汤司空又有咎单氏。”《姓氏词典》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他。

  • 挖饒時

    读音:Wāráoshí【综】 傈僳族氏族名,以鱼为原始图腾,傈僳语鱼为挖饶时。亦作〔鹅饶息〕、〔敖扒〕、〔旺扒〕、〔旺渣扒〕等。世居云南怒江地区。汉姓为余(148,149,150)。

  • 楚庫爾

    读音:Chǔkùěr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清通志·氏族略》译作“褚库尔”,本为地名,以地为氏。参见 “库勒”条。

  • 读音:Suì【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系燧人氏之后。”

  • 子翬

    读音:Zǐhuī【源】 春秋时鲁羽父之后有子翬氏,见《路史》(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鲁有子翚氏。”未道其详。

  • 富爾哈

    读音:Fùěrhǎ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清通志·氏族略》译作“富勒哈”,后或改为单字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