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ǎn

【音】 亦音鸳(Yuān)(11,17,80)。【源】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见《姓氏寻源》(60,62)。然,一说宛邑为地名,在今山东荷泽西(87)。 ②春秋时魏大夫食采于宛,后因邑为氏(17)。③宛,古国名,与苑同(21),当以国为氏。一说即宛丘为古时陈国之都,在今河南淮阳东南(87)。④春秋时齐、晋、郑等国均有此姓(7,17,60)。⑤春秋时楚之宛姓,系郤氏之别(60)。⑥回(178)、满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下邳、南阳(17,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宛春,春秋时楚大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建平,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清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姓氏寻源》注其源: ①“伏羲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 ② “楚之宛,郤氏之别也。” ③ “春秋时,齐、楚、晋、郑皆有宛氏。”

春秋时楚有宛春,大夫; 明代有宛嘉祥,嘉靖举人,官知县。

猜你喜欢

  • 子舆

    读音:zǐ yú陈烈子生子沮舆,为子舆氏。(见《世本》)陈桓公生子石难,为子舆氏。(见《万姓统谱》)

  • 東阿

    读音:Dōngē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那木都鲁地方。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 作“栋阿”,为满八旗姓氏之一。

  • 賈義

    读音:Jiǎyì藏族姓氏。今甘肃之天祝有分布。本部落名,以部为氏。或改单姓“贾”,盖取“贾义”首音谐“贾”而得。

  • 读音:hú【源】 春秋时楚有弧父,名续长,是为弧姓之始(60,62)。【布】 四川阆中、河南汲县(60,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楚有弧父,名续长,为弧姓

  • 读音:zǔ【源】 北魏时改代北鲍俎氏为俎氏(60,62)。【变】 一作〔爼〕(17,62)。【望】 山东(17,418)。【布】 河南临颖(339)、林县(343)、辽宁(92)、河北乐亭(334)、

  • 阿逸多

    读音:ā yì duō【源】 西域人姓(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西域人”。《姓氏考略》据《姓谱》亦注云: “西域人姓有阿逸多氏。”

  • 读音:Mò现行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姓谱》 亦收,未详其源。

  • 布淑沛

    读音:Bùshūpèi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布淑满”云: “一作 ‘布淑沛’。”盖因满、沛形近而讹,真伪莫辨,姑兼收。参见“布淑满”条。

  • 普屯

    读音:pǔ tún【源】 东晋末至隋初,北方鲜卑人有普屯氏(78)。【变】 一说,即普乃氏,后改为周氏(27,4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周书》 云: “辛威赐姓普

  • 读音:Fàn/Fann【源】 贩,古国名,因以为氏,见《六书故》(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