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
【音】 又音亢(Kàng)(17)。【源】 见《姓苑》(15,21,24)。【望】 东鲁(17,418)。【布】 河北徐水有此姓。【人】 坑进良,明时福建人,嘉靖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晋城、寿阳等地均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姓氏词典》 称: “以居住地为姓氏。”
明代有坑应奎,桐城主簿; 又有坑进良,嘉靖进士。
【音】 又音亢(Kàng)(17)。【源】 见《姓苑》(15,21,24)。【望】 东鲁(17,418)。【布】 河北徐水有此姓。【人】 坑进良,明时福建人,嘉靖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晋城、寿阳等地均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姓氏词典》 称: “以居住地为姓氏。”
明代有坑应奎,桐城主簿; 又有坑进良,嘉靖进士。
读音:Tuóluò【综】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长生保之妻为托洛氏(260)。
读音:A-duó【源】 彝族姓。属狄俄阿尔家支(375)。
读音:Lí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武王灭商,封商汤后裔于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姓。这一支黎姓人家,被认为是黎姓正宗,后成了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
读音:ā bó gān与“阿伏干”同。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阿伏干”云: “代北人姓,后魏改为阿氏。一作 ‘阿薄干’、‘阿步干’。”
读音:sì lǚ líng【源】 俟吕陵本蠕蠕所属之别部,因氏(70)。【变】 ①后改为吕氏(6,7,12,27,60)。 ②一作〔俟吕阿〕,或作侯吕陵(60,70)、〔俟吕隣〕(6,70)。【人】
读音:hǎn【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公子喜,字子罕,其孙以王父字为氏(7,9,11,12,15)。②魏晋时西羌人姓,源出罕羌,以部名为氏(78)。③唐明宗时赐契丹将罕只姓罕名友通,见《五代史
读音:Liǎo【源】鄝,春秋时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2)。亦见《姓苑》(21)。【变】古时蓼、鄝相通,即蓼氏(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
读音:Shūgǔsū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jǔ楚椒举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解》)
读音:Chuí【源】 禹分舜之少子于西戎,至秦厉公时有裔孙无,无之子研之后有研氏、无氏、浈氏、东氏、迷氏、锤氏、罕羌氏、那氏、襄苌氏(19,21)。【布】江西横峰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