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
【源】 ①代北姓,见《河南官氏志》(7,12)。②唐时吐火罗氏之省译为吐火氏(60,62)。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为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有载。②或出自古代突厥族,为突厥姓吐火罗氏 “简写” 而得 (见 《中国姓氏大全》)。③ 《姓氏考略》则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
《唐书·突厥传》 有吐火·仙。
【源】 ①代北姓,见《河南官氏志》(7,12)。②唐时吐火罗氏之省译为吐火氏(60,62)。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为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有载。②或出自古代突厥族,为突厥姓吐火罗氏 “简写” 而得 (见 《中国姓氏大全》)。③ 《姓氏考略》则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
《唐书·突厥传》 有吐火·仙。
读音:Bēi《姓氏词典》 据《姓谱》 收载,其注云:“系杯姓分族。金有盃鲁。” (按:盃、杯本为异体字,盃或为杯姓之分族,今“盃” 字已废除。)
读音:Yóugé【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变】清镶白旗满洲护军麒麟太之妻为尤格氏(260),〔尤格〕似即猷格之异译。【人】清镶蓝旗蒙古领催舒保之妻为猷格氏(26
读音:Bǔ/Buu【源】 见《直音》(15,63)。
读音:Yàn【综】 源出不详。湖北黄梅有此姓(3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平邑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Yízhè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Jiǎng/Jeang,Jyang【源】 见《姓氏急就篇》(11)。【望】京兆(17,60,418)。【布】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读音:Shélán【源】 合短兵杀折兰王,见《汉书·霍去病传》。折兰,匈奴人姓,今鲜卑中兰姓为其后(60,62,),其后支孙亦有折氏(60)。历史上匈奴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收载
读音:Hè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姓。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庆氏。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名讳,
读音:Xhānggān【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读音:Húzāhālǐ【综】清镶黄旗满洲鸟枪护军花尚阿之妻为瑚扎哈里氏(260)。